直到听唐明松说上回唐玥做这种亏本买卖典当给一个书生三十两银子,而今那位书生成了金科状元郎入了翰林院做侍读,他心里一凛,知道或许那妇人的丈夫真有本事,小姐心里是个有成算的。
自己不必多操心,安心当个护院就好。
午后当铺又迎来几波顾客,唐玥全都照着当品价值压价,既能保证自家多赚点钱,又不至于压得太狠把顾客给赶走。
吴川看在眼里,放心下来,小姐在经营当铺方面还是有老爷的风范的。不管是一些昂贵的字画瓷器,还是便宜的日常小件,都能评判出市面的价钱,挑剔当品的贬损时句句有理,让顾客心服口服无法反驳。
-
京郊农庄。
妇人拿着三套弓弩和配箭一路走回去,碰到熟人问去当铺问得怎样,可是人家看不上这些木制玩意不愿意收,才全部给拿回来,面上一副早知道这门路不成的得意样,还说什么要实在急着用钱就让当家的拿一两银子把这三套弓弩全给买了,现在用不着大不了以后用,只要能帮到他们就行,好歹亲戚一场。
妇人却是浑不在意,只说:“多谢嫂子好意,要真是这会拿一两银子来买我家的弓弩跟趁着我们当家的体弱强买强卖差不多,传出去族长也是要责骂的。我急着回家,就先不和嫂子闲聊了。”
说完,不管对方如何反应,她疾步赶回家。
冯石右脚能下地后,就在院子里削木头研制新的木具。左右猎户这边常用的器械饱和了,他就研究农活上所需的器械,只要能减轻农田上耕种的劳累,提高耕种犁地的效率,就有很大的概率能够赚钱。
都是住在田庄的人,祖辈都是靠种田过活的,也就是到了他这一代偶然得了机遇才学了这木匠的手艺,从小到大看着田地里的作物播种到收获,哪个阶段需要做哪些事,有什么可以用木制器械去改善的,以前他没注意过,这会仔细回想,也能冒出点想法来。
他拿着削好的竹子做出样可以借助水流代替手摇灌溉农田的器械,总觉得还有哪里能改进的,抬头就见媳妇去时拿了三套弓弩,回来也是拿了三套弓弩。
程石叹了口气:“可是当铺不愿意收,没事,大不了低点价钱卖给庆堂家,总能先换点钱顶着过日子。”
等研究做出这可以水力灌溉农具,说不定又有赚钱的法子。这话他藏着没说,怕媳妇失望。
妇人罗大娘瞥了眼左右没说话,先把手里三套弓弩放好了又走过来搀扶起程石:“当家的你在这做木活这么久也累了,咱进去歇会。”
就着媳妇的力,程石一瘸一拐地进了屋子。小闺女体弱在家里简单做些针线活,年纪稍大的三个跟着同姓的哥嫂去地里干活了。
罗大娘把门拴上,从衣服内特意缝制的兜里拿出二十两银子来。
程石惊得瞪大眼睛:“怎么拿了这么多银子回来?那三套弓弩全当了也不值这些钱啊,何况你还全给带回来了。”他心里慌得很,生怕媳妇想不开把自己给当了。
罗大娘一眼看穿丈夫的想法:“想啥呢,我这是碰上好心的掌柜的,只收了咱一支箭矢就当给我们二十两银子。掌柜的还提议说工部最近在征选木制器械用于秋狩,说咱家这木制弓弩做得好,可以去试试。要是被挑中的话,也有奖励。”
要是能得到官家的认可,以后这木制器械再拿出来卖,也能多涨点价钱。
程石听了也是眼前一亮:“这消息要不是掌柜的提醒,我们还真不知道。等晚点瑞哥儿回来,让他去城里打探下。”
他以前在城里木匠铺学艺时,就听老师傅说过,工部里的匠人都是每人负责一样东西制作,要是制作的东西能被工部的看上,稍微考核过后就能被征召进工部里当匠人。
罗大娘白了他一眼:“这样的好事哪能等啊,晚了可就没了。我这就去田里喊瑞哥儿直接去城里问问。”
“哎好,让他路上小心着些。”程石看着媳妇急匆匆跑出去的背影,心里像被点燃的火种,瞬间火热起来。
第15章
第15章
买下山头。
进入六月,天气逐渐热起来。
这年头没有空调风扇等电器,有钱人家用上冰鉴,普通百姓一把竹编的蒲扇摇啊摇熬过一个又一个夏日。
唐玥守在柜台前,正好是不通风的地方,过了午后总是容易闷热,只能靠着刘阿婆提前煮好冰镇在井里的甜汤喝了带来点由内而外的凉爽。
这天两个外地口音的商人进了当铺,拿着一纸契约和一桶石头:“掌柜的,你看我们这在河州的一座山,可以开采出这些石头,卖给官家铺路或者老百姓建房子填地基都是个好出处。要不是我们老家有急事以后得回去那边谋生,都舍不得出手这座山。你看着给个实在价呗。”
说这话时,两人一副当铺赚了大便宜的样子,仿若这山值钱的很,有开采不尽的石子可以给主家赚钱。他们瞧准了这家当铺是个娘们当家,不懂铺路建房里的门道,这些买卖又是最赚钱的,准能让对方心动。
小唐玥以前被唐父拿着各种矿产的石子辨认过,唐玥看过相关典籍也知道这其中的区别,一眼就看出这桶石头根本不适合用于铺路建房,对于买山开采石子的商人来说确实是赔本买卖,怪不得要转手。
这桶里的石子分明是硝石,唐玥瞬间想到硝石制冰的法子,仿佛已经感受到那冰凉的冷气铺面而来,让人瞬间清爽舒适。
她直接拆穿这两人话里的算计:“两位顾客,这桶里的石子若是那官家收了用来铺路,那道路修好了怕是你们也不敢走吧,更没人愿意买这种石子去建房子。这山头要是还有点用处,就是圈地种点果树养点鸡鸭,只是河州那种地方,土质不好气候也不算好,只怕种果树赔钱养鸡鸭也是赔钱,空有座山头没有半点能赚钱的地方。”
“都是做生意的就实在些,诚心要典当的话我能给出这个数。”
唐玥比了个手势。
“才十五两银子?”做主的粗壮商人惊叫,“掌柜的你开什么玩笑,我们兄弟俩当初包下这山头可不止五十两银子。”
也是他们当时被鬼蒙了眼被蛇啄了心,才稀里糊涂地买下这座山。
唐玥一副不在意的样子:“那你们要是能找到更好的买家就去那边典当吧,或者自个留着这座山说不定真能找到什么法子发财。”
这话直接把两兄弟说沉默了,他们折腾了小一年,什么法子都试过了,钱是赔了又赔。在河州那边,这座山想卖出去都没人要,才大老远跑来京城想找当铺接手。
长相粗壮的商人霍霍答应:“行吧,我们来这一趟也懒得折腾了,十五两银子就十五两银子,赚点路费回老家。”
这种就差明说以后不会再来赎回的交易,多给点钱当做双方约定的费用,再在当票上注明就好了。唐玥心领神会:“若从此这座山就当在如意当铺,以后都和你们俩没有关系,价钱上我可以给到十六两银。”
两位商人满口答应:“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唐玥唱:“当河州废弃山头一座,标上死当记号,十六两银子。”说着从柜台里数出一颗十两的银元、一颗五两的银元,再用夹剪从另一颗五两的银元上剪下一角,放戥子上称量过确认够一两后,凑齐给了他们。
两位商人确认银元无误后,把山头地契给了唐玥,放下那桶硝石转身就走,生怕晚了一步掌柜的后悔要退回这座山。当票上都清楚写着废弃山头了,说明那座山是真的没价值。
唐玥却是喊来吴川:“吴大哥,你能否帮忙联系人去河州这座山头,喊上当地的人帮忙开采石头,再请当地镖局押送到当铺里来。”
吴川凝眉苦思:“我倒是能请武馆一好友到河州代办这件事,只是开采山石和镖局押送回来费用不低,这些石头可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用处?”
唐玥:“这些石子是不值钱,换成另外一样东西可就值钱了。等晚点结束营业,到后院我展示给你们俩看看。”
唐明松笑着应好,他知道姐姐见多识广,既然敢花大价钱买下那座山头,定是那石子内有门道,有利可图。
好不容易熬到店铺关门,一行人来到后院。
唐玥让吴川把那桶硝石搬到水井旁,又让唐明松去搬了个大木桶和平常装吃食的盆子过来,前者放了十来块硝石,后者放四五块硝石,用木勺舀足量的清水倒进去,再盖上木盖子免得水分蒸发。
她招呼大家先吃饭,等吃过饭后再来打开盖子,里面的水赫然成了雪透的冰。
唐忆婉胆子最大,直接伸手碰了下被冻得缩回来:“冰!两桶水居然都变成了冰!”
唐明松亲眼所见仍觉震撼:“这些石子放入水中居然可以变成冰,当真是神奇!”
吴川恍然大悟:“那石子不值钱,冰块可就值钱了,现在京城里有钱人家都在买冰消暑。要是那座山头开采出来的石子都是这种,那我们将其制成冰块售卖,也能赚上笔大钱。”
和未来能赚到的银两相比,当这座山头的十六两银子反倒成了小数目。
唐玥:“这种石子在书上名为硝石,其中有个使用法子就是与清水相作用可制成冰块,不过要注意,这硝石千万不能与火源相触碰,很危险的。”
唐明松点头:“那我待会把这桶硝石给收到碰不着火星的地方,肯定得远离这厨房。”
唐忆婉还伸手在那碰冰块,感受其中的凉意,一个劲地说爽快。
吴川感叹:“这书中自有黄金屋果然不假,要是我们碰上这些石头,只怕也像那两个商人一样当成是废弃石头急着想要脱手。”
唐玥只道:“不过是运气好罢了,刚好我在那本书上看到这硝石看到制冰的法子,又刚好认出这石头来。夏天就这么短短几个月,城里的有钱人家买冰都有固定的商户,我们得尽快把硝石运回来,再放出风声去,有订单了再制作冰块。”
专门卖冰的商户都挖有冰窖,从去岁冬天就储存好足量的冰,费了不少心思保存到夏日,专门卖给有钱人家。每年每户人家固定要买多少,那几家商户心里都有数。不过今年夏天来得早,天气闷热得快,倒是正好给了自家当铺一个时机。
别看当铺里偶有顾客来赎回当物,加上上回将蓄意用白糖瓷瓶衙门的人送官赔偿得来的一百两,赚的银两不少,但做生意当出去的银两更多。
短时间内库房里那些当物少有顾客回来赎,正好从卖冰这门生意上赚点银钱来做活动资金。
虽然她可以在银铺里做银饰卖出去换取银,但拿出来明面上还得另找理由。
唐玥让唐明松挖木桶里部分冰放到后院大厅里去,待会吃饭也阴凉点。
又喊刘阿婆把盆子里的冰拿进厨房里放着,回头捣碎了放到新熬制的糖水里,喝起来简直凉爽加倍。
趁着空闲的功夫,唐玥交代吴川接下来托人到河州开采硝石的事情。
她特意交代:“硝石制冰法子并不难,我们赚取的就是这点消息差。除了我们几个外,切记保守秘密勿要透露给他人知道。”
“另外,也要提醒开采的工人和镖局押送的镖师,千万要保证这些石头远离火源,免得出危害性命的问题。”
吴川:“明白,我明早就去武馆找我那好友商量,尽快把这件事落实好。”
他知道自己以前在唐老爷手下做事受看重,唐小姐才会在需要护院时请他回来。这回算是来如意当铺做护院后交给他的第一件任务,吴川只想完成得好一点。
当铺开门经营得晚,吴川吃过早饭后直接往武馆去,找了自己的好友谈好去河州的这趟外出活计,银钱方面唐小姐给足了自主权,吴川还是尽量给压价,比武馆对外正常合作价还低。
好友应了,忍不住调侃他:“吴川你小子在当铺里做护院,是越来越有商人的头脑了。”
吴川不和他客气:“你抓紧去河州,尽量把这事半个月内给完成了。”
这位好友先前出任务就常去河州,与那边镖局里的镖师都熟,到时候不管是开采硝石还是请镖师押送回来也方便。
时间一晃而过,日光愈发灼热。
就在家里的硝石省着用也快用完时,日暮时分一行人押送着一车车石子到了京郊边界,一路到清风巷。得亏石子上都压了层麻布,不然左邻右舍瞧见的都得奇怪,哪还有千里送石头的呀?
唐玥在里头听见声响,连忙出来招呼大伙卸货。一车车硝石全都装进早先定制好的竹筐里,抬进后院里放着,塞得满满当当的仅留一条行走的通道。
她把这趟押送过来的尾款付给镖师里的头目,又让吴川请大伙到外头吃上一顿,再帮忙给带去订间客栈住一晚,明早这群人吃过早饭后就回河州去了。
等河州那边又挖好一批硝石,再帮忙给运送过来。
看着院子里堆放得满满的硝石,仿若还未变身的银子,唐玥心情很好地回房间睡觉。
翌日早上等吃过早饭,到当铺门口和路过的镖师们打过招呼告别,回到当铺里她交代刘阿婆一个任务,回家后在村里放个话,就说如意当铺这边有冰可以卖。
住在农庄里的人自然买不起冰,也舍不得靠冰块来熬过这苦夏。但他们之中有些人在城里大户人家当管事,知道如意当铺可以卖冰,等到有需要的时候给提一嘴,这生意自然就来了。
第16章
第16章
卖冰。
城东王府,负责采买的李二从后院里出来,脸色不太好看。
他直接派常年跟着他出去采买的徒弟到往年常买的冰窖铺去买冰,防着个万一又派另外一个下人到四库行那边的冰窖铺买几十斤冰,焦灼地等到背上都出汗了,前后回来的两个人都说冰窖铺的冰卖完了。
“冰窖铺老板说每年攒的冰都是有定数的,还有不少贵人也买不到。”
“四库行这边说是前儿二皇子府为着举办宴席要买冰,都无奈给拒了,更别说我们了。”
“冰窖铺早先攒的冰都按着数量提前卖给城里合作的各个府邸了,从外地运冰过来还得等个十天半个月。而且听说价钱也会贵上一番。”
李二听完怒骂:“没用的东西!早知道上个月买冰的时候就该多买个几百斤,在京郊田庄里挖个冰窖储存着也好啊。”
想到刚被夫人提点过,说府邸里的冰鉴不够用,正院和各位公子小姐院里过于闷热,尤其是老夫人住的康寿堂暑气难消,住着非常不舒服,连精气神都变差了,需得尽快购置冰块回来。
李二叹了又叹,满京城里都没冰卖了,或者说仅剩的那些冰要留给更重要的贵人,他能有什么法子。气急之下,他把两个徒弟又骂了一顿,连嘴角都起了不少泡,上火得不行。
等到中午吃饭时,送饭的厨房婆子凑过来试探问:“听说府里急着要用冰,李管事您派人出去买没买到?”
李二打量她几眼,心里暗自唾骂两个徒弟嘴巴没把门,随意应和句:“怎么,你有门路?”
姜婆子笑了笑:“我家在京郊外的农庄,听说京郊有家铺子卖冰,李管事你要是有意,我可以领你过去。”
李二半信半疑:“此事当真?”
姜婆子:“真到不能再真了,李管事你大可禀报给夫人,要是假的我甘受惩罚。”
李二信了八成:“放心,要真能买到冰,我自会把你的功劳禀报给夫人听。”他直接许给姜婆子最想要的。
“也别吃饭了,快带我们过去那铺子吧。”
一行人赶到京郊,跟着姜婆子绕到清风巷停在如意当铺门前。李二抬头看着这铺前的牌匾一头雾水:“姜婆子,这就是你说的买冰的地方?”
感受到李管事的怒气,姜婆子忙解释:“千真万确,李管事你别急,进去问问就知道了。据我所打听到的,确实是这家铺子。”
李二这才迈腿进铺子,见着柜台前的掌柜直接问:“掌柜的,你们这里可有卖冰?”
唐玥原先见这一行人进铺子里,半点不像寻常来典当的顾客,心里提了几分担心,还以为是来闹事的。这会一听买冰,忙笑道:“这位客官,我们这里有卖冰,一斤一百文,您需要买多少?”
冰块定价,唐玥也是参考着城里冰窖铺的价钱来定的。她除去请工人开采硝石和镖师运输硝石过来的价钱,再从长期利益上去均摊当下这座山头的价钱,利润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就满足了。
城里卖的冰块可能会不够,但在京郊这边若是定价高了,一方面交易难了些也给这些贵人留下不好印象,另一方面还容易得罪城里同行的冰窖铺。不如定一样的价钱,和和美美地赚这笔钱。
李二听到真有冰卖高兴得不行,总算可以在夫人面前交差了。这冰块的价钱与城里一样,左不过运送路途远了些,他当下道:“行,我们要个两百斤冰块。”
唐玥:“冰块数量较多,得傍晚那会才能交货,您能接受吗?”
李二:“可以,傍晚我再派车队过来取冰块就是了,我先付个定金。”付了定金等同这交易成交,就一下午的功夫对方也不至于变卦。
唐玥按照百分之三十的定金比例报了个数字,李二当即爽快付了钱,又领着一行人离开。
有了下午的订单,中午当铺里大伙都没午休。他们分工合作,清洗木桶、从水井里打清水、搬硝石放进木桶里、加水、盖木盖,完成后也不耽误下午当铺营业。
等到傍晚时分,李二领了小厮过来,把一桶桶冰块搬运到牛板车上,铺上层粗麻布免得沾染了风尘。他找掌柜的付完尾款,又额外出了木桶的钱,高兴地吹着口哨坐上前头的马车离开。
木桶是定制的,硝石制冰后将冰块从木桶里取出来倒是容易,但对方没有带合适的容器来装冰,只能连着这些木桶一齐带回去,唐玥干脆狠心再赚一笔木桶的钱。数着新进钱兜里的银两,不算多也不少,这还是第一单生意,她特满意。
家里前儿才定制来的木桶一扫而空,唐玥交代:“明松,你再去木匠铺那边买十个木桶回来。可以试着和木匠铺的人说,咱最近这段时间要买不少木桶,以后还会再买,看能不能便宜些?”
毕竟蚊子再小也是肉,能省一点是一点。
唐明松笑着应好,当即跑出去木匠铺那。这赚钱的活计一点也不能晚,等回来再吃饭好了。
王府这边。
算得上名头的主子院子里都重新用上冰鉴,一个个燥闷的心又沉静下来,有胃口吃晚饭了。
王夫人特意关照康寿堂的情况,听完下人回禀说老夫人那边用上冰鉴后清凉不少,老夫人精气神好了些,吃过饭后还在院子里散了会步,才去歇息。
她不由得松了口气,和身边得意的奶妈说:“这老夫人身体康健,我们这府里的日子才能过得舒坦。前儿个见老夫人吃不下饭,睡也睡不舒坦,还喊了大夫过来,我是真的担心。”
府里老人上了年纪,但凡出个什么问题都让人操心,她这个管家更是责任大。如今老爷仕途正关键的时候,长子又到了娶妻的年纪,老夫人要是出个什么问题,这些全都得耽误。
奶妈劝慰道:“好在现在老夫人身体情况好转了,不过是天气闷热暑气难消罢了,咱只要紧着把冰块供给过去,夫人你也安心。”
王夫人:“是啊,以后府里用冰紧着点康寿堂那边,那里最重要。”
隔日李二过来正院里回话,把这回买冰的前后事宜详实地汇报了遍。
王夫人惊讶:“京郊小小的当铺居然有冰块卖,这倒是稀奇。”
李二:“小的估摸着可能是有顾客去那边把存下的冰块给典当了,京郊那当铺不算大,里头不像是有冰窖的样子。小的也打听过了,这家当铺掌柜的就是东家,和城里那些个府里都没有关系,就听说与翰林院侍读崔状元有知遇之恩,崔侍读很是看重。”
王府家底不算薄,那冰块就用这么个夏日,价钱也算不上贵,不至于惦记上这么间小当铺。
王夫人说道:“既然城里的冰窖铺暂时没有冰,府里接下来的冰块就到这家当铺买吧。价钱上别亏待了对方,交代无论什么时候必须给我们府里留点冰,供着康寿堂用。”
“小的明白。”李二应承,“夫人有一事我想禀报给您听。早先听底下的人去买冰回来说,二皇子府设宴想去买冰却没买到,如今我们知道京郊当铺可以买冰,可要透露消息给对方?”
夏日里设宴没有冰,宾客们难受,二皇子妃脸上也无光。透露个哪里有冰可以买的消息也不是什么紧要的,王夫人道:“这事我知道了,你且下去吧。”
她让奶妈喊嫡女过来。这事是小事,又关乎二皇子妃的脸面,嫡女与二皇子妃娘家的妹妹交好,让她去传这个消息再合适不过。
这边唐玥守着当铺,暑气闷热连生意都变差不少。得亏前院这边有放桶冰在这,驱散不少闷热与烦躁。
好在典当的生意少了,冰块生意日渐兴旺。
先是卖给李二两百斤冰,隔两三日后又有一位管事来订了五百斤冰,再过五日后陆续有人过来订冰,都是百来斤这样子买。
得亏镖师那边押送硝石过来速度快,要不然还真赶不上这样的订单量。生意好的时候,唐玥干脆暂时关闭了当铺,一行人在后院里用硝石制冰后,闲坐会打发时间。等早先下了订单的顾客上门来,再把制好的冰块交付给对方。
看如意当铺出的冰块,大家都忍不住夸赞几句。
“这些冰块看着就干净,用来做吃食也是使得的!”
“要我看啊,这些冰块够冷,远远瞧着就感受到那凉飕飕的意头了。”
“这些冰块价钱和城里冰窖铺卖的差不多,但质量却是要好上太多了。”
唐玥每回都会和来下单的顾客聊几句,有些愿意透露主家身份的自然忍不住多嘴说几句。她才知道,原来城里冰窖铺的冰库存早就快没了,很多有钱人家都买不到。
恰好去参加二皇子府设的宴席,整个宴厅凉意袭袭,而后大家都知道这冰是在京郊一家当铺买的,一家家都派人过来这边打听着摸索到当铺前,问过有卖冰全都直接下单了,跟捡到宝似的。
而定国公府,却依旧闷热无比,每个院子房里都放了木质摇扇,下人们不停地转着,勉强得点风缓解下。
苏锦瑶实在受不住,想起听手帕交说的她家也去京郊当铺那里买上冰,房间终于凉快下来有心思读书了,她跑到主院找娘诉苦。
“娘,咱这府里再怎么提倡节省,总不能把自己给闷出病来吧。之前买不到冰没办法,现在个个从二皇子妃那得了信,都去京郊当铺那里买冰回来凉快着了,就咱府里还在摇木扇。”
定国公夫人叶氏却是实在:“瑶儿,走动间难免燥热,你多坐着看书对下账本,这心静下来自然就凉了。咱家的情况你也知道,底下庄子铺子赚的钱全都贴补到军队去了,我们能省就省着点,补贴给那些将士。最近北疆不太平,你二哥才回家一两天又赶回去了,前线那边别说冰块了,吃的穿的都不能和家里比。”
当年定国公跟着开国皇帝打天下,率领的苏家军能征善战。等到建国后每逢要上交兵权,边境总有异族闹事,侵犯边界试图占领土地,皇帝都得派苏家军前往,这支厉害的军队就这么一直握在定国公手里。
当年高祖皇帝感念定国公一同打天下的情分,封赏时定国公爵位乃是世袭,这么多年下来定国公后代一直争气,精通武艺善读兵书,能文能武。倒是皇室那边后代稍显没落,连气量都变小了。每个季度应给苏家军的军饷总是以各种借口拖延,定国公府也只能自个掏钱充作军饷发下去稳定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