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19Д19)!!!
啊这......
怎么感觉听着怪怪的呢?!
第538章
番外43
【甮管这事儿听起来有多离谱,反正它就是发生了,当时随着太子和镇国公主一起被劫走的还有一整个伴读小团体。
这些人中包括:当时的宗正--楚王世子赵析、范仲淹之子范纯粹、狄青之子狄咏、陇西郡公世子李惟贤以及靖安伯世女陈婉君。
好家伙,文臣武将、宗室勋贵家的崽子都集齐了。
哦,差点忘了,还有少年沈括这个在大宋乃至整个华夏史上都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也在这趟“东行之旅”中。
这阵仗任谁看了都得说一声牛。】
大宋众人:......-_-#!
可不是嘛,朝中各方势力一个都没落下,官家还真是宠孩子呢。
不过还是有不少人注意到了重点。
首先就是天幕口中的宗正楚王。
要知道现在宗室的大宗正可不是什么楚王,现任的宗正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差点成为官家嗣子的赵宗实的生父濮王赵允让。
理清这点后,大家对于宗正换人也就不以为奇了,常规操作嘛。
只除了默默吃瓜却突然被天降馅饼砸了一脸的楚王一系。
此刻老楚王看向舒颜的目光别提多和蔼了,吓得舒颜好悬没打寒颤。
其次就是陇西郡公。
若他没有猜错,按时间来算,那位被天幕提到的世子李维贤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他未来的孙子了。
也不知是不是儿媳妇如今腹中这胎?
不过不管怎么样,孙子能在后来被官家点为太子伴读,可见他李家圣眷长久。
起码他终于可以不再担心以后将家业交到不孝子手中会被败光了。
这一刻,陇西郡公看向好大儿的目光是前所未有的慈祥,吓得小李公爷没忍住直接一个哆嗦。
一个劲的在脑海中回想自己最近是不是又闯了什么祸,竟惹得老爹露出如此诡异的表情。
总不会是气疯了吧,就等着出宫后好回家收拾自己。
但想来想去,除了前日将嘉佑伯爵府的庶长子打了一顿后扒光衣服扔进青楼外,他真的什么也没干啊。
就这那庶子也要告状?
还这么快就告到了他爹面前?
果然还是打轻了!
“啊切.....啊切......”
与此同时,汴京某座高门府邸,一处精美华丽的小院中开始传出连续不断的喷嚏声,害的下人们请大夫、熬姜汤,又是好一阵忙乱。
不过话又说回来,比起几位提前知道了后嗣消息,并为之老怀大尉的宗亲权贵,此刻真正被天幕的消息雷到大脑宕机的还要数靖安伯。
“刚刚......刚刚天幕说什么了?老......老夫年纪大了,耳朵不太好使,成礼兄可......可有听清?”
天可怜见,向来身强体健,年前才刚给嫡长子添了个庶妹的靖安伯声音抖到不行,一把抓住身旁人的手,哆哆嗦嗦地问道。
“啊这......”
被叫作成礼兄的勋贵这会儿也是一副如醉梦中的表情,半晌才像是找回了神志,语气中满是不确定,
“好像、应该、可能......说的是......是靖安伯世......世女吧?”
不是他不淡定,实在是这简简单单的一个称呼里透露出了太多的东西。
自古以来就只听说过有世子的,世女之说又从何而来?
莫非是......?
再联想到未来的镇国公主都能参与朝政,还以女子之身在外开疆拓土、自建一国,其它的又有什么不可能?!
此刻升平楼中能想到这点的人不在少数,没多久,在场不少人都变了脸色。
“官家......”
镇国公主要当女皇他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是天家公主,又是在大宋之外,但女子袭爵承宗之风却是万万不可开。
此事一但形成定例,日后牝鸡司晨之事将蔚然成风。
届时礼治崩坏,大宋恐国将不国,可谓怡害大方!
官家糊涂啊!
“官家,且听老臣一言......”
第一个开口的礼部尚书,作为总管天下礼制的官员,这件事上最受冲击的无疑是他。
须发花白的老大臣此刻像是骤听闻祖坟被人刨了一般霍然起身,浑然顾不上这里不是朝会,铁青着一张老脸撩起袍袖就要谏言。
然后他才刚刚起了个话头,就被天子出声打断了。
“张卿稍安勿躁,一切都等此次天幕结束后再论。”
他不用听也知道对方要说什么,现在还什么都不清楚呢,有何可争的?
相比而言,他现在更想知道他的太子后来如何了,其他的都可以先放一放。
礼部尚书此刻也意识到自己操之过急了,尽管不甘不愿,但还是悻悻然坐回了原位。
天幕的声音再次响起。
【这么多权贵子女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劫走,其中还有天子千盼万盼才得来的独苗苗太子,宋庭知道消息后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不过从某些记载来看,这件事情在一开始是被瞒了下来的,起码当时大宋的绝大多数人包括官员在内对于这件事都是一无所知。】
这点在众人看来不难理解,储君有失,况且听天幕的意思,当时二殿下、也就是后来那位新唐太祖也还未出生。
一旦消息传出,朝中围绕着储位又将掀起轩然大波,还会增加太子在外的危险。
说不定本来能救一救的,随着消息外泄也变成了不可能,如此自然是瞒得越紧越好。
不过从结果来看,此次劫持应是有惊无险。
只除了几位被提到孩子的家长外,大家这会儿的心态整体还算端得住。
直到--
【据记载,宋仁宗当时派遣了一只两千多人的精锐去沿途保护,而这支队伍的指挥权被交到了兄妹二人的便宜舅舅--天才将领柳泽手中。
宝子们,听到这里,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大宋众人:......⊙ω⊙!
啥?!
两千人!
这会儿就是再蠢的人也多少回过味来了。
只是待仔细想来,又总觉得真相好像就在眼前却始终隔着一层迷雾,怎么想都不太对劲儿。
所以,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两位殿下是真的被劫持了吗?
如果不是,那他们图什么?!
第539章
番外44
【对,宝子们,你们没有听错,就是“保护”,不是营救,更不是“剿贼”!
根据史书记载,宋仁宗当时派出了一支2000人的精锐给自己的一双儿女在游学途中以作护卫之用,呃......最起码他的本意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至于他事先到底知不知道这趟“劫持”里的猫腻,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听到这里,只要不是脑子实在不灵光的多少都猜到了点什么。
一时间,天幕下不少人的表情都变得古怪了起来。
【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被劫去东瀛的大宋储君和镇国公主这对兄妹在便宜舅舅柳泽以及一干小伙伴的辅佐下,还要加上他们临时招募的江湖豪杰,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成功摆脱了几个穷凶极恶的倭寇。
真是太不容易了!
此处应有掌声,让我们一起鼓掌!】
“啪啪啪啪......”
伴随着从天幕传出的掌声,底下一些百姓也下意识跟着一起击掌,但拍着拍着声音越来越小。
一名壮汉原本拍手拍的正是起劲,然而环顾四周,发现周围响应者寥寥不说,还有不少人都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那目光仿佛是在看什么神奇生物。
壮汉当即恼了,“都看着老子干什么?天幕不是说要鼓掌吗,你们怎么不拍?”
“啊这......”
被吼的几人面面相觑,僵着两只手继续拍也不是,不拍也不是,四下里一时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在一片安静中,孩童的声音便显得格外清亮。
“娘,为什么2000多个人会被几个人抓走,东瀛人这么厉害的吗?”
小孩话刚说完,就被身后的母亲一把捂住了嘴。
衣着朴素的妇人神情紧张地看着人群中好像终于意识到哪里不对的中年壮汉,小心翼翼地开口解释:
“小孩子不懂事乱说话呢,苟爷您大人有大量,可千万别往心里去,我回去一定好好教训他。”
说罢,作势就往怀中小童身上拍打。
然而她不开口还好,经过这么解释,那壮汉也终于意识到了不对,脸色肉眼可见变得黑沉。
吓得妇人再也顾不上凑热闹,抱起儿子拔腿就跑。
所幸那壮汉虽然面色凶恶,倒还不至于非要和妇孺一般计较。
只经过这么一遭到底是丢了脸面,梗着脖子说了两句场面话后也转身离开了此处,左右天幕哪里都能看。
随着壮汉的离开,留下的众人面面相觑,也不知道是谁先起的头,街上渐渐开始响起零星的笑声。
这笑声越来越大,没多久便汇成一片,空气中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真好,两位小殿下都没事呢!
随着天幕开始讲述赵政兄妹的事迹,大宋百姓的心态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
这种改变就好像后世读者看待书中主角一般,从最开始的漠不关心到后来的牵肠挂肚,随主角喜而喜,随主角忧而忧。
而在这种看待自己人的潜意识中,还夹杂着一种类似于“吾家有儿初长成”的自豪感。
尤其当兄妹二人的辉煌事迹被天幕一一道出后,更是一扫先前听到太宗和先帝生平时在众人心头萦绕不散的憋屈。
原本在听到两位殿下遇险时,大家也都跟着担忧不已,此刻意识到事情或许另有隐情,众人一颗悬着的心才又重新放下。
刚刚发生的一幕不过是一段小到不能再小的插曲,转眼便无人在意,一阵大笑后,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又回到了天幕上。
【都说源于现实,但有时候现实却远远比更有戏剧性。
原本兄妹二人在脱困之后是应该立即带着人离开东瀛回返大宋的,然而在这时候他们却收到了一封出自东瀛皇宫据说由倭王本人所写的“衣带诏”!
想必宝子们对于这个名字应该都不陌生吧?】
大宋众臣:......⊙ω⊙!
当然不陌生,那可是大名鼎鼎的“衣带诏”啊!
估计当初就连汉献帝自己都没想到,正是因为他的一封衣带诏,将东汉末年本就一触即发的局势推向了一个更加不可挽回的局面。
这也是激化矛盾,让曹操由“治世之能臣”转变为“乱世之奸雄”的重要道具。
没想到时隔数百年,这样的大杀器居然还能重出江湖,还是在与中原隔海相望的东瀛。
一时间,众人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岛国了。
同情?
是有点儿,但不多。
反倒还觉得有点好笑和期待是怎么回事?
早就听说了东瀛事事都喜欢学习中原,不然在大唐时期也不会派出这么多的遣唐使,没想到对方竟连这一招也一块学了去,还真是......
有够好学的。
与此同时,这也让他们更加期待后续的发展了
【众所周知,宋氏祖和凤太祖这对兄妹品行高尚,平生最大的爱好便是乐于助人,尤其喜欢帮人照顾江山,解救那些被繁重国事和不臣下属捆绑的皇帝国王。
这次碰巧遇上了倭王的求助,二人自然是义不容辞。】
众人:......
啊这......乐于助人这个词原来还能这么用的吗?
学废了,学废了,他们但凡有天幕一半的口才也不至于每每被那群言官怼到下不来台。
这是大多数武将的想法。
文官们:......
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呢!
【这场救援虽然过程曲折,但所幸结果是美好的。
在经过一番小心筹谋后,大宋一行人充分发挥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国际主义精神,历经数场恶仗,终于从乱臣贼子藤原氏的手中救出了饱受磨难的倭王。】
【此行若说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在营救倭王的过程中,那丧心病狂的藤原氏眼见事有不殆,竟然临死反扑下手屠了整个倭国王室。
若非两位殿下带人营救及时,估计连9岁的小倭王最后也难以幸免,那藤原氏逆贼当真是丧心病狂之极!】
“嘶~~”
“嘶~~”......
真狠啊!
随着天幕话音落下,皇宫内外旦闻“嘶”声一片。
第540章
番外45
骤闻东瀛王室的惨状,天幕下的众人无不哗然色变。
虽然不少人都猜到了他们的小殿下多半是在东瀛浪过了头,但在大家原先的设想中,这两位估计也就是仗着身份和手中人马掺和一下别国国事。
顶天了也就是效仿先贤,在人家皇宫里耀武扬威、胡作非为一番。
然而万万没想到,这两位居然如此的胆大包天!
不,这已经不单单是胆大可以解释的了,观其行事,说句心狠手辣也不为过!
一直以来,几乎所有大宋人对于东瀛的认知都是:孤悬海外、寡国小民、土地贫瘠、资源匮乏......
这样的东瀛,既不存在占领的价值,也不像匈奴、辽国那样与中原王朝有世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