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议当立即发布诏书,聚集各路兵马于上京与宋人一战。
也有人被大宋此番展示出的风雷攻势吓破了胆,觉得继续打下去大辽胜算不大,应该先与大宋议和。
实在不行,也可效仿曾经的大宋,不就是给自已认个爹吗?
问题不大!
大丈夫能屈能伸,曾经的大宋不也是如此,只要给大辽足够的时间,未必不能翻盘,洗刷今日之辱。
在这样的吵吵闹闹中,耶律宗真最终被说服,一封诚意满满的认亲书就这么被飞马以最快的速度送往了汴京城。
第485章
封赏
十天后,大宋收到了来自辽国的求和书,像这样的好事朝廷自是不会隐瞒的。
于是乎,托报纸的福,不出半个月的时间,辽国服软的春风吹遍了整片宋土,几乎大半个大宋百姓都知道了隔壁皇帝正上赶着要给自家天子当儿子的消息。
一时间,大宋的百姓们都兴奋了。
好家伙,当真是好家伙!
“嗨,以往咱们打架,谁赢了就会让对方叫爹,原以为只有咱们这些小老百姓才会这样,没想到国与国之间打架竟然也这样,不过倒真是痛快极了!”
一处酒楼的大堂中,不少人正在高谈阔论。
“谁说不是呢,前几天才听到捷报,说是朝廷在北边打赢了,你看这才过去多久,那辽国皇帝就上赶着要过来认爹了,也不知道咱们官家会不会认下这个儿子?”
说话之人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语毕一口干了面前的小酒。
“嘿,你知道什么?据说这辽帝的年纪还没咱们官家大呢,居然也好意思上赶着认爹,当真是......能屈能伸!”
隔壁桌生意人打扮的男子听到了这边的聊天内容,也忍不住插了进来,一举将邻桌的目光都吸引到了自已身上。
“真的假的?”
“老夫还会骗你们不成?!而且我听说......”
商人模样的男子显然很满意自已成为众人的焦点,不介意抛出更多的猛料,一分侃侃而谈,将周围人都说的一愣一愣的。
二楼的雅座上,有人一字不落的将下方的议论声收入耳中。
舒颜斜睨身侧明明唇角已经疯狂上扬,却还在极力装作若无其事的赵祯,单手握拳举到对方面前,摆出采访的样子,好整以暇地问道:“‘兄弟’变儿子,官家可有什么想说的?”
当初先帝时期大宋与辽国签下檀渊之盟,其中有一条便是约定宋辽互为兄弟之国。
因当时的辽圣宗年幼,便称宋真宗为兄(长),后世则以齿论。
现今的辽帝耶律宗真刚好是那位辽圣宗的亲儿子,因此按辈分算来,他和赵祯还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呢!
现在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不想给自已当弟弟却想当儿子了,就问赵祯是什么感受?
别问,
问就一个字,
爽!
赵祯笑眯眯地听着舒颜的调侃,心情大好地掂了掂怀中正聚精会神,仿佛真能听懂什么的胖儿子,微微扬了扬头,
“朕难道像是那么缺儿子的人吗?”
说你胖你真就喘上了,可把你骄傲的,忘了当初是谁差点因为没儿子被人逼到头秃了?
舒颜无语地翻了个白眼。
不过从这话也能看出来,赵祯这次是下定了决心要把辽国一杆子弄死,是不会接受半途议和的,如此便好。
不知道舒颜内心的吐槽,那头赵祯又很快转移了话题。
“说来两个孩子年岁也差不多了,都到了可以相看的时候,不知道阿颜可有什么比较看好的小郎君或是小娘子?”
十七八岁的年纪,有些成亲早的人家都快要当爹当娘了,而自家两个崽子还是一副满心满眼都只有事业的样子。
饶是赵祯吸取过往发生在自已身上的教训,已经决定了要当个开明的父皇,这下也有些忍不住了。
关于两个孩子的婚事,舒颜这段时间也收到了不少人明里暗里的打听,这些人家中还都是有适龄女儿的,目的简直不要太明显。
不过她倒是一点也不操心,“等他们回来后问问他们自已的意见再说吧,都是成熟的大崽了,知道自已想要什么!”
-----
皇佑元年,宋辽之战最终以辽国全面战败,辽帝耶律宗真被俘而告终。
这是一场真正的灭国之战,大宋的版图自此扩大了一倍不说,从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将再也不用面对来自北方的威胁。
消息传回汴京,又是举国欢庆。
细细数来,这场大战也就是最开始的时候花费大了些,之后的军费开销基本上都是从辽国得来的战利品,完全实现了以战养战。
一场仗打下来,非但没有如之前众人预计的那般掏空国库,大宋作为战胜国还赚了个盆满钵满。
就连跟在北伐军后头收战利品的那些商队也都借此将身价翻了好几番,顺便又为国库创造了不少税收,可谓是皆大欢喜。
这让原先还在嚷嚷着打仗就是穷兵黩武,虚耗国库的一些文人全都乖乖闭上了嘴。
因为有意宣扬国朝的武功,这次大军回朝的场面弄得极为宏大。
大军凯旋回京的这一天,赵祯一大早便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要是以往,朝堂上恐怕又会有一些脑子清拎不清的文官跳出来说些什么不合理数,如此恐会徒增武人骄狂之气之类的屁话。
但是现在,这样的人基本上已经被清理的差不多了。
听说前方天子亲迎,凯旋而归的一众将土个个都激动到面色通红。
哪怕知道当今天子重视他们武人,但这一出显然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不过激动归激动,该有的分寸大家却一点也不少。
在距离城门还有一段路时,便在狄青以及两位殿下的带领下开始下马步行。
除了接待规格外,将土们这次受到的封赏也是远远超出了众人的预期。
“今升狄青为枢密使,一等功勋,封定北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世袭三代始降;
......柳泽,三等功勋,封平远伯,食禄八百石......王安石,六等功,加封为上护军,食禄两百石......
赵析,封楚王世子,加禄两百石,赐......”
总之,凡是在灭辽一战中立功的,除了赵政这个太子因为实在封无可封,只或得了大量钱财赏赐外,其余无论是军中将领还是跟着一同北上的伴读小团体们,都各有收货。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在此次北伐之战中立下了大功的镇国公主赵玟还破格额外获得了一块封地。
虽然这样不合规矩,但因为这块封地位置实在偏远,又在北方不毛之地,因此倒也没人多说什么,只当是成全了官家的爱女之心。
只有范仲淹等几个知道内情的有所猜测。
第486章
守护最好的狄将军
大军回城,赵祯下令,择吉日举办献俘仪式。
三天后就是司天监选出的黄道吉日,耶律宗真以及一干同样被俘的辽国宗亲大臣天不亮就被人洗刷干净,以白练捆绑,押往太庙,献俘于祖宗神灵。
然后再被押往宣德门,举行献俘之礼。
期间耶律宗真全程都被侍卫牵引着,仿若丧家之犬一般,再无半点人君气度。
等到俘虏跪拜环节,他原本还想硬气一番,坚持不跪,也算是展现气节全了自已最后的颜面。
结果雄起不到三秒,膝窝处就被人重重一踢,整个人五体投地般向着宋国太庙的方向跪趴了下去。
一时间,羞辱、难堪、愤恨......
种种情绪涌上心头,不用看也知道自已此刻的模样定然狼狈到了极点。
察觉到从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耶律宗真面皮涨得通红,冲着上首的天子恨声骂道:
“土可杀不可辱,朕乃大辽天子,赵祯小儿,你不过是仗着火器之利才侥幸胜过我大辽,休要得志便猖狂,你......”
话还没说完,嘴里便被堵上了一只臭袜子,脚丫子味加上汗臭味,差点没把人熏晕过去。
待看清动手之人的真面目后,更是让他目眦欲裂,恨不得将眼前人生吃了去。
萧孜--!
好你个逆臣贼子!
朕以往待你不薄,你却转头就投了宋帝,当真是狼心狗肺之徒......
不管心里骂的如何脏,但在旁人听来,也只是一串无意义的呜呜声。
丧家之犬的哀鸣,谁会在意呢?
就连被他咒骂的当事人--前辽国肱骨,如今的大宋忠臣萧孜也只是无所谓地耸了耸肩,内心却对旧主的不成熟很是看不上眼。
不过是良禽择木而栖罢了,怎么就有人当真了呢?!
遂摇摇头,不再多想。
献俘仪式过后,便是对新收土地的处置,朝中各方势力又陷入了新一轮的利益分配。
一时间,文武百官各显神通。
而原本应该成为风暴的中心,也是此次北伐最大功臣的狄青却反倒是越发低调了起来,恨不得能在朝堂上隐身,甚至几次都隐隐透露出了急流勇退之意。
这让赵祯在满意于对方不居功自傲,能始终恪守人臣本分的同时,又难免生出几分懊恼来。
怎么着?
难道朕还会卸磨杀驴不成?!
朕连赵州这个异世之人的存在都让你知道了,难道还容不下一个有功之臣?
看着又在自已面前诉说烦恼的赵祯,舒颜默默递了杯清茶过去。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家伙最近越发爱在自已面说朝政之事了,浑然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自北伐一战胜利过后,他身上仿佛卸下了什么枷锁,整个人都肉眼可见的放松了下来。
时不时地将朝政之事推给太子,有事没事就来自已面前晃悠。
不过他说他的,舒颜也从来没有打断过。
至于避嫌什么的在她这里是不存在的,左右自已又不是赵祯的后宫,贤惠劝谏这事儿还轮不到自已。
有时候想到什么,舒颜也会偶尔聊上几句,大都是一些在后世行之有效的观点或法子。
不管怎么说,她也是希望这个国家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至于赵祯会不会采用舒颜就管不着了,左右还有好大儿在。
张茂则看着眼前两人一个说一个听,相处和谐,就好像民间普通夫妻一般,不由得会心一笑。
真好呢,自从丰裕侯出现,官家也越来越有人气了。
或许连官家自已都没发现,他如今这样倒越发有几分像少年时的性情了。
不耐烦地打断了赵祯第n次对于心腹爱将不相信自已的抱怨,舒颜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
“行了,自宋夏之战开始,狄将军便屡立奇功,至北伐过后,在武将中已是升无可升,再这么下去不是坐龙椅就是上龙床了,再不低调点,你让他怎么办?!”
之前狄青一力赞成太子和镇国公主参与北伐,未尝就没有要将功劳推出去的意思。
也不看看你那些祖宗们为了防备武将都干了些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儿?
狄青到现在还只是打算缓缓隐退,而不是干脆来个重病卧床,又或是以各种奇葩方式往自已头上一桶桶倒污水,已经是对你爱的深沉了好嘛?
赵祯:???!!!
张茂则:???!!!
救命,什么鬼,到底是谁在胡乱造谣?!
“阿颜,朕和狄爱卿是清白的!朕发誓,朕的眼里只有你!!”
噗通,
赵政和赵玟刚迈进门槛就听到了这么一句,好悬没有跌倒,都不可思议地看着亲爹。
大有一种:没想到原来你是这样的爹爹的意味。
如果忽略掉两人眼底的幸灾乐祸的话,那就更好了。
狄青现在整个人都麻了,为什么官家和丰裕侯的故事中还有一个自已?!
总觉得官家在搞一种新的打压方式(︶︿︶)=凸
!
也有人眉眼乱飞,他们原本只是跟着太子殿下过来汇报事情的,没想到会听到这么劲爆的消息。
话说官家和狄将军真的没什么吗?!
毕竟两人从相貌上看都是俊美不凡,官家虽和丰裕侯关系非同一般,两人又育有二子一女,官家却始终没有正式封后,会不会就是为了......
朕与将军解战袍,
想想也很带感啊!
最近新出的话本子不都是这么写的吗?
这么想着,有年轻臣子的脸登时红了。
尤其是赵玟身后的几个女官,哪怕明知不该,依旧忍不住将眼神瞟向狄青,整个人都诡异亢奋了起来。
至于官家,再给她们十个胆子也不敢随便乱看。
察觉到老对头们奇怪的视线,一些武将条件反射式地绷起了神经,第一反应就是又有文官想害人。
这次针对的八成就是他们武人群体中如今最耀眼的狄青,于是二话不说瞪了回去。
看什么看?
收起你们肮脏的思想,别以为我等不知道你们又在想什么,你们这些文官心最脏了。
笑死,要是和皇帝睡几觉就能打出这样注定名留青史的战功,信不信我们这群武将能排队把陛下睡到肾虚!
这次我们一定要守护最好的狄将军,以后要是外面传出什么奇怪的流言,别怪我们不客气!
欧阳修、晏殊等文官:满头雾水~
感受到现场奇奇怪怪的氛围,舒颜努力憋笑,拎起崽子转身遁走。
第487章
封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大宋在这些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朝堂上,因官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行,基本上已经解决了冗官冗政的问题。再加上考核制度的持续实施,百官各司其职,政治一片清明。
与此同时,民间也是一片欣欣向荣。
随着良种的逐渐普及,百姓渐渐告别饥馁,生活安居乐业,盛世之景俨然初露端倪。
又有皇佑元年,朝廷大举出兵,一举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进而一不做、二不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覆灭了老对头辽国。
至此大宋的版图扩张了一倍不止,更是一扫以往国朝武德不振的窘境。
如此文治武功两开花,大宋上下一片欣欣向荣,大有重现往昔汉唐天朝上国恢宏气象的势头。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当今天子在位期间。
一时间,赵祯的声望到达了顶峰。
民间无数文人学子做诗词歌赋颂扬官家功绩,就连朝堂上也有臣子上书奏请天子前往泰山封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