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提议一出,迅速得到了朝中不少臣子的附议,甚至有人已经摩拳擦掌地开始计划起封禅大典的具体仪程来。
就连欧阳修、范仲淹等人也兴致勃勃地想要掺和一脚。
毕竟如今的局面到底有多难得没有谁能比他们更清楚。
自从在宁远子赵州那里得知“历史”的走向后,他们没有一日不是在为了改变这一切而夙兴夜寐。
生怕一旦稍有懈怠,大宋又会朝着后世史书中记载的方向去发展。
以至在短短的几年里,生生操劳出不少华发。
如今努力终于看到了成效,大宋的局势一片大好,就连原本将给大宋带来奇耻大辱的金国女贞也在灭辽一战中被顺手扼杀在了萌芽中。
如此大喜,怎能不庆?
举办一场盛大的封禅典礼就很合适!
反正又不是没有钱。
而像这样的盛事,若无自已等人的身影,岂非遗憾?
所有人都很积极,仿佛憋了一股劲,只除了赵祯本人。
“阿颜,你觉得朕到底该不该同意封禅?”
人至中年却依旧显得俊美不凡的天子此刻话语中满是犹疑,眼巴巴地看着舒颜。
像是想做些什么,但是又下不了决心,企图从她这里得到肯定一般。
啥--?
封禅?!
舒颜一口茶水堵在喉咙口,半咽不咽的,好悬没有被呛到。
努力平稳下呼吸,她仔细琢磨着这件事情。
从赵祯的表情可以看得出来,对于封禅这件事情,他是抱着一定期待的,毕竟古往今来,又有哪个皇帝能拒绝泰山封禅的诱惑呢?
而且以他如今的功绩,也确实有这个资格。
只是--
舒颜转念一想,便大致明白了他纠结的缘由。
所谓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又因泰山毗邻黄河,而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所以上古很多贤王,例如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等都曾来这里祭祀过。
而中国古代素有尊古法祖的传统,所以效法先王,祭拜泰山也成为了后世帝王的不二选择,一直被历代帝王所推崇,渐渐成为一种荣誉的象征。
而泰山也在这一层层光环的不断加持下,地位越发的神圣,不出意外的话,这种逼格是能够一直维持下去的。
毕竟若不是做出巨大的功绩,一般皇帝还真没这个脸随随便便就跑去封禅。
不过俗话也说了,不出意外的话就一定会出意外。
毕竟皇帝的群体那么大,出现个别脑洞清奇之辈也不足为奇。
而这个意外就是赵祯他老爹--宋真宗赵恒。
当年辽国大军南下,宋真宗赵恒在当时的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决定迎战,而后又在战胜的情况下,因为不敢继续打下去,于是干脆同意了辽国的议和,签下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澶渊之盟。
在这份盟约里,除了首次定下宋辽的兄弟关系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约定自此之后,宋每年向辽提供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一举开创了打胜仗还要赔钱的历史先河,这一点哪怕是放到整个人类战争史中都是相当炸裂的。
而且有小道消息称,赵恒原本预计给辽国的白银是百万两,还是宰相寇准暗中威胁了议和使臣,这才最终把“赐银”压到了十万两。
对于这样的结果,最开始赵恒是满意的,觉得自已顶住了辽国的进攻,因此把寇准当作了功臣。
可这就引起了寇准政敌王钦若的不满,他决心扳倒寇准。
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告诉赵恒,“城下之盟,即使春秋时期的小国都耻而不为,现在陛下以万乘之尊而签订了城下之盟,还有比这个更令人感到耻辱的吗!”
只这一下,就将澶渊之盟定义为城下之盟,原本寇准是有功的,现在也成了有罪!
而赵恒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在罢免寇准之后,自已也抑郁了。
他开始想办法试图雪耻,于是又将压力给到了王钦若。
“怎样才可以一雪城下之辱?”
对此,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起兵攻打辽国,一举收复幽云十六州。
但赵恒是什么人老王可太清楚了,他哪有这胆子和气魄?
于是他提出了另一个方法,那就是--封禅!
没错,
就是封禅!
古往今来,但凡前往泰山封禅的帝王,哪个不是在封禅过后,将个人威望推至顶峰?
既然他们可以,为什么陛下不行?
当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君臣二人一拍即合。
只是谁也没有去细想,或是有默契地忽略了一件事,
前头封禅的帝王都是谁!
秦始皇天下一统,建立千秋伟业;汉武帝大败匈奴、缔造汉人的脊梁;光武帝再造大汉;唐高宗开创永徽之治,将大唐的版图推到最大;
就连其中最拉的唐玄宗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代明君,开创了开元盛世!
而他赵恒呢?
反正就舒颜知道的,在原本的历史上,自宋真宗之后,就再也没有哪个皇帝肯去泰山封禅了,生怕被拉低了档次。
就......
感觉泰山都被糟蹋了呢╮(﹀_﹀)╭!
如今再看连作为儿子的赵祯都是这副想去又不太愿意的样子,舒颜就觉得可乐。
看着笑得不怀好意的舒颜,赵祯不用问也能猜到她在想什么,刚想开口替先帝挽尊一下,转眼就看到了正木着脸站在门口的好大儿。
想到这位前世正是第一位以封禅之礼祭祀泰山的帝王,便打算向儿子取取经。
于是很诚恳地问道:“政儿怎么看?”
第488章
指婚
赵政:“......066706!”
怎么看?
他觉得自已快要气死了,想当初他一统六国后,封禅泰山,祭告天地,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谁想后头会出现这么个玩意儿?
还是他此世的亲祖父,想想都憋屈。
早知道他就不搞封禅了!
好好的一个泰山啊,它脏了!
还我清清白白的泰山啊7126(◣д◢)7126!
于是,在舒颜母女看好戏的眼神,以及赵祯期待的目光中,赵政只好木着脸说道:
“封禅乃大事,儿臣不好多加置喙......呃,总之......爹爹开心就好!”
赵祯:“.......”
不,朕现在一点也不开心。
别以为朕没看到你眼底的嫌弃!
确定了,这个泰山是去不得了。
虽然有点可惜,不过想想先帝,也就不觉得有多遗憾了呢!
于是,当朝堂上有人再次提议封禅之事时,赵祯想也没想就否决了。
原本还在做着计划1、2、3、4、5......的朝臣们只觉得仿佛有一盆凉水兜头浇下。
陛下,你37度的嘴到底是怎么说出这么冰凉的话的?!
你知道我们有多期待这一天吗?
这可是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的机会呀!
而且大宋憋......咳咳,是蛰伏了这么久好不容易雄起了,大家伙正准备好好来场大的一扫以往的晦气呢,结果你居然拒绝了!
察觉到众人目幽怨不赞同的目光,赵祯脸皮子微抽,轻咳一声道:
“现在大宋的蒸蒸日上,诸位爱卿都功不可没,朕心甚慰。
只是如今辽国余孽未净,国内改革的方方面面也仍有不尽人意之处,还远远不到松懈的时候。
泰山封禅虽荣耀,但也颇耗民力,朕又岂能因这点小事而置百姓于不顾呢,此事休要再提!”
众臣:“......-_-||!”
好一个这点小事!
你口气这么大,你爹知道吗?
你爹当初可是不惜贿赂大臣,大搞祥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去封禅呢!
至于说耗费民力......
向来哭穷哭惯了的户部尚书第一次产生了名为心虚的情绪。
甚至忍不住怀疑,是不是自已以往的说辞太过深入人心,所以才会让官家以为大宋真的很穷,以至于面对封禅这样天大的荣耀都能忍痛说不?!
这可不行啊!
自认为想明白了一切,户部尚书揣着刚生出不多的羞愧心,上前一步出列道:“臣有本奏!”
“说!”
“仰赖官家圣明,如今大宋兵强马壮,国库丰盈。尤其此次北伐一战缴获颇丰,国库已经装不下了,臣起奏扩建国库!”
所以官家你放心吧,咱现在有的是钱!
区区封禅,完全够不着消耗民力。甚至操作得当,朝廷还能借此散财于百姓,也算是与民同乐呢!
然而赵祯依旧是拒绝。
眼见天子态度坚决,众人又向着太子和镇国公主看去。
只见两人淡笑不语,也都是一副水泥封心的样子。
算是让众人看出了天子一家拒绝封禅的决心。
眼见着说不通,臣子们尽管心中再如何遗憾,却也只得恹恹闭嘴。
想不通,天子一家怎么就这么油盐不进?
但在场这么多人,总有个别心思灵巧之辈,尤其是站在前排的吕夷简等人。
从天子暧昧的态度,稍一琢磨,不可避免的就联想到了先帝身上,这一下什么都想明白了--
说到底还是先帝造的孽!
看吧,连亲儿子,亲孙子、孙女都嫌弃,以后大概率是不会再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
泰山:......
我招谁惹谁了?!
一场原本应该轰轰烈烈的封禅,还没开始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个中缘由旁人哪怕一时想不通,等冷静下来一想,还有什么不明白,一时都忍不住在心里埋怨起先帝。
但事已至此,再说什么都是白搭。
不过大家也没纠结太久,众人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另一件事转移。
官家给福康公主指婚了,对象是在此次北伐一战中表现颇为抢眼的年轻小将,狄家次子——狄咏。
对于这桩婚事,无论是福康公主母女还是狄家都极为满意。
这一方面说明了天子对狄家的看中,同时也是天子对狄家乃至武将群体的另一种表态:
尽管放心立功,朕不是那等会担心臣下功高盖主的天子。
而在苗昭容看来,狄咏家世可配公主,且年轻有为,本人又是和太子他们一同长大的,情分非比寻常,以后前途不可限量,绝不会辱没了福康。
再加上通过聊聊几次接触,她也能看出来,狄夫人是个脾气宽和好相处的,如此福康出降后也不用担心婆媳关系。
这门婚事,当真是再好不过。
但她却有另一层担忧,毕竟知女莫若母,苗昭容记得自家闺女从前喜欢的一直都是那些文质彬彬有书生气的男子。
狄咏虽好,但却是武人出身,她会不会心有抵触?
一想到这点,苗昭容就愁的不行。
正当她准备和女儿来一场母女谈心时,才刚提到狄咏,就见福康脸上绽放出一抹梦幻的笑容,
“狄咏很好呀,他虽是武人,但性子一点也不粗鄙。
而且、而且......在女儿看来,汴京的同龄儿郎中,除了太子哥哥,就没有哪个长得比狄哥哥更俊了!”
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自家女儿这哪里是喜欢读书人?她分明是只喜欢长的好的!
而狄咏的长相又刚好戳中了她的点。
自已倒是白担心了。
不过这样也好。
作为天子第一个成婚的子嗣,又是在国库不差钱的情况下,福康公主的婚礼办的极为盛大。
直到将女儿送出皇宫,赵祯还有些怅然若失。
他找到舒颜,一把将人抱住,连声音都有些闷闷的,
“明明已经有过一次了,也知道狄咏是个好的,但看着福康出嫁,我还是觉得有些难受。”
对于这样的情绪,舒颜虽然没有经历过,但也能理解。
因此难得纵容了他的矫情,温言宽慰道:“孩子总要长大,你只是一时没适应,等到玟儿他们成亲时,你差不多就习惯了。”
赵祯:“......”
不能想,
想想更心塞了≡ ̄﹏ ̄≡!
第489章
太子妃
福康公主大婚过后,太子和镇国公主身为官家的长子长女,二人的婚事也很快被再次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