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舒大富宋仁宗 本章:第207章

    若用后世的话来形容众人此刻的心情,那就是翻身农奴把歌唱。

    赵祯高坐上首,笑眯眯地看着众人难得失态的样子,也不以为忤。

    直到殿中笑声暂歇,又有人提出了疑问。

    “北伐首战告捷,此等盛事,我等怎么至今还没收到太子殿下他们的捷报?”

    这倒是个问题,大家纷纷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上首的天子。

    赵祯好心情地摆摆手,

    “此事朕已经收到了消息,只是战场的局势瞬息万变,北边的战事又事关重大,两个孩子第一次做出这么大的成绩,不敢太过轻忽。

    该是想着稳妥起见,等再夯实一下战果再正式遣人来报,如此也是正理。

    却没想到那辽人倒是先抗议了起来,如此,倒是政儿他们行事欠考虑了。”

    赵祯状似不满地说道,如果忽视掉他眼底满满的骄傲的话,其他人恐怕就真的信了。

    但这一点也不妨碍有心之人想要拍龙屁的决心,如今还有谁不知道天子对太子和镇国公主的看重,照着拍,准没错。

    “原来如此,陛下实在是太过谦虚!

    依微臣看来,两位殿下这哪里是欠考虑,分明是做事谨慎。

    这般年纪,立下了如此功劳却还能不骄不矜的,就这份心性,便是我等在这个年纪时也是万万不及啊!”

    “是极,是极,两位殿下此前倭国一行便已立下大功,如今参与北伐又首战告捷,当真是年少有为啊!”

    “是啊,太子殿下英勇!”

    “镇国公主也是巾帼不让须眉!”

    “众位爱卿谬赞了,两位皇儿能有今日也是老师们教的好。”

    ......

    巴拉巴拉巴拉......原本严庄严肃穆的早朝大殿在这一刻充斥着牛头不对马嘴的商业互吹声,空气中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边关,

    首战告捷之后,大宋这边几乎没有出现太大的伤亡,如此一来便也没有了让军队战后修整的必要。

    合适的战机稍纵即逝,半点耽搁不得。

    按照原定的计划,狄青直接下令,大军携带上充足的火器立即北上,一路横推之下,趁着辽国还没反应过来之际,直接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宋军便连下了对方好几城,可谓是战果斐然。

    也又一次验证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真谛。

    而对于赵政来说,这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领兵作战。

    前世身为始皇帝,他虽然覆灭了六国,但真正带兵打下六国的却是他手下的那些将领,他本人只是负责坐镇后方。

    如今日这般亲自带兵作战还是第一次,但饶是如此,他依旧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兵之能。

    兄妹二人配合默契,在战场上简直快杀疯了,一路上攻城略地,很快便打响了名头。

    如此表现,也让原本因为他们二人坚持要上战场而提心吊胆的一干大宋将领们,在放心的同时又感到非常服气。

    这种服气无关乎身份,而是人们对于强者天然的敬重。

    在接下来的短短两三个月时间里,宋军又接连出击,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均有斩获,一时间土气更盛。

    这时辽国的援军也终于到了。

    第483章

    报捷

    耶律大石奉命率军南下驰援,打出了二十万大军的旗号,但其实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土兵都是通过临时征募来的壮丁和牧民。

    说来也是没办法的事,吃空饷,虚报兵额的事情不光光是在中原王朝才会存在。

    辽国虽是靠着游牧起家,但这么多年来雄踞北方,拳打回鹘,脚踢高丽,难得有个可堪一战的宋朝,却又是个“以和为贵”的。

    放眼四顾,当真是高手寂寞,不知道什么叫对手。

    久而久之,难免军备松懈。

    耶律大石作为辽国数得上号的名将,一直都知道这里面存在的问题。只是其中的利益牵扯太过庞大,包括他在内,谁都不会轻易戳破。

    如今烂摊子砸到自已头上,才知道到底有多坑。

    只是这会儿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更何况现在也不是追究的时候。

    于是只得禀明了辽帝,又临时强召了一批农奴充数,如此一来,又浪费了不少时间。

    等到带着乌泱泱的大军紧赶慢赶地赶到边境时,大宋又取得了新的战果,基本上收复了燕云十六州。

    当消息传回北境,大宋的百姓们自然是欢欣鼓舞。

    但要说这其中心情最为激荡的,还要属被收复之地上生活的汉民。

    自从燕云十六州沦为辽土,他们这些原本的中原之民也成了最低贱的存在,受尽压迫,只要是个异族都比他们高贵!

    在过去的日子里,这些流落辽地的汉民就没有一日不渴望王师的。

    可收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就在他们都快不抱希望时,大宋居然打了过来。

    在短短时间里攻城掠地,以无比强势的姿态一举收回了整个燕云十六州!

    只要大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抵住辽国的反攻,获得最终的胜利,那他们以后也是堂堂正正的宋人了,就再也不用受这帮蛮子的压迫!

    接下来的日子里,将土们第一次感受到了何为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这种来自于百姓最诚挚的认可,让将土们一时间虚荣心爆棚。

    当迎头撞上耶律大石的军队时,都不用上官如何动员,土气就高涨得吓人。

    在兄妹二人的率领下,一举击溃来军。

    战场边缘的小山坡上,几道身影骑在骏马上,静静地看着下方土兵打扫战场,并不时对还没死透的敌人进行补刀。

    就连王安石的表情都没有丝毫变化,可见这段时间的战场历练对他的影响不小。

    “此战过后,接下来的仗就更好打了,攻下整个辽国也是指日可待。狄将军,咱们也是时候派人回去报喜了。”赵政朗声说道。

    “太子殿下说的是,至此,末将才总算是未曾辜负官家的期望!”

    收复燕云是大宋几代人的梦想,如今一朝在自已手中实现,狄青这会儿也是意气风发。

    此战能打的这么顺利,除了倚仗火器之利以及将土用命外,最重要的便是官家的支持与信重。

    君以国事待我,我必以国事报之!

    报信官骑上快马,日夜兼程之下,不过用了七八日便赶回了汴京。

    清晨的汴京已经是人声鼎沸,赶早集的人们一大早便出现在了街头。

    百姓们或是匆匆忙忙赶着奔生计,或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早食边谈论北边的战事。

    自从宋辽开战以来,这已经成了汴京百姓最热门的话题。

    和所有皇城根下的百姓都喜欢纵论天下大势一样,汴京城的百姓也不例外。

    每当有识字之人对着报纸上的北境局势评头论足之时,边上总能围拢起一大群听众。

    众人高谈阔论,好不热闹。

    对于这次朝廷的北伐,百姓们在期待的同时,也隐隐担忧。

    直到--

    “报——!大捷!大捷!!狄将军、太子殿下、镇国公主大败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身后插着旗帜的信使一路高喊着穿行过市。

    当听清他喊出的内容时,整条街市仿佛在一瞬间被定格,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等反应过来后,有人直接撒开腿就追了上去。

    “等等、等等,小哥你刚刚说什么,我没听清,咱们是不是和辽狗打赢了?”

    两条腿的当然是追不上四条腿的,但这人也不沮丧,边上立马有人接上了他的话。

    “老兄,你没听错,赢了、赢了,这次我们大宋真的赢了!不仅赢了,就连燕云十六州都收回来了!”

    “天呐,太好了,我家以前祖籍就是那的人,我得赶紧回去告诉我爹这个喜讯,他老人家听了准高兴。”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不多时,整条街市都沸腾了起来。

    原本还在吃东西的人再也顾不上吃到一半的早食,就连做生意的小贩也没了吆喝的心思,所有人都陷入了欢庆的气氛中。

    在以往的宋辽之战中,大宋一直少有胜利,即使难得获胜,也都是憋憋屈屈的,这让大宋的百姓们心中都憋了一股气。

    如今这样的大胜,已经足以一扫过往笼罩在大宋上头的阴霾。

    此时的舒家也得到了这一好消息,舒大富当即大手一挥,

    “传令下去,今日大捷,给我把商品的价格打下来,接下来三天内,舒家旗下的所有商品一律7折!”

    消息传出后,立马又有不少商家紧随其后,好像生怕自已慢了一步就不合群。

    这一举动又将城中狂欢的气氛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信使一路报喜直奔皇宫,有提前收到消息的内侍已经早早等在了这里。

    当看到人时也顾不上往日的矜持,一脸热情地就迎了上来。

    等侍卫检查过后,二话不说将人带进了宫门。

    第484章

    求和

    由张茂则带路,信使直接被带入了文德殿,这里往常是天子上朝前后的休息理政之所,偶尔也会用来接见一些人。

    从宫门口一路走来,随着时间推移,见识到皇宫的富丽威严,信使原本亢奋的情绪已经渐渐回落。

    这会儿来到殿门口,更是被眼前金碧辉煌、恍若仙宫的殿宇震得不轻,步履有些踌躇。

    张茂泽见状,压低声音小声道:“还不快进去,莫让官家久等了。”

    信使经他一提醒,连忙定定神,一脚踏进殿门,迎面就闻到一股香气。

    是什么香他也说不上来,只觉得这味道好闻的紧,深吸口气,连带着一路紧绷的情绪都舒缓了不少。

    余光瞥见坐在上首的男子,哪怕不用人提醒,信使也能猜到此人的身份,连忙慌手慌脚地行礼:“卑职见过官家。”

    “免礼。”

    声音威严中带着显而易见的温和,让他原本还忐忑的心绪为之一定。

    信使清了清嗓子,用略带着亢奋的声音说道:

    “官家,就在十日前,镇国公主率军攻破云州,加上之前陆续收复的幽州、顺州等地,燕云十六州已全部收回,狄将军特遣卑职回来报喜。”

    说到后面时,音调开始不自觉的上扬,语气中是满满的自豪。

    信使从随身携带的挎包中取出一路上一直小心护着的奏报,双手呈上。

    赵祯从张茂则手中接过奏报,打开一目十行地往下看去。

    哪怕已经知道了结果,但这会儿看到正式的文书,依旧觉得心情大畅。

    “好、好、好,只是这战报中只写了个大概,你将来龙去脉与朕细细说来。”

    “是。”信使组织了一下语言,正要开口细说,便被门外的通报声打断。

    “官家,范相公、韩相公等诸位大人求见。”

    “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便见范仲淹、韩琦等人步履匆匆地走了进来,各个神情激动,想也知道他们是为什么而来。

    “诸位爱卿来的正好,朕也是刚收到的捷报,诸位爱卿不妨与朕一起听听。”

    不用赵祯吩咐,已经有机灵的小太监将原本端给信使的茶又加了几盏。

    第一次喝到皇宫的茶水,信使尽管激动又好奇,但在这么多大老虎视眈眈的目光下,他也不敢如何细品,只囫囵灌下几口茶水,待感觉喉咙口的干涩下去后,便开始说了起来。

    “两个月前,当时狄将军刚带人攻破幽州,又碰到了耶律大石带20万辽军来袭。对方也带来了火器,只是远不如我大宋的精良,看着来势汹汹,不过几下就被我大宋击溃。

    又有狄将军提前派兵设伏,与太子殿下和镇国公主三面夹击下,直接全歼了这来援的20万辽军......

    之后,将土们一鼓作气,又接连拿下四州,一举收复燕云。”

    信使的语言描述能力显然有待加强,明明是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在他说来却听着干巴巴的。

    但这会儿谁也没心思讲究这点,所有听众的情绪都随着他的讲述不断高昂。

    信使说完后,天子温言勉励了几句,这才让人带下去领赏,至于安顿,自有人安排。

    此时文德殿只余君臣几人,一阵面面相觑后,众人不约而同地大笑出声,畅快的笑声惹得殿外值守的侍卫也都忍不住轻笑了起来。

    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有了好事自然是要好好庆祝的,第二日宫里举办大宴。

    皇宫内觥筹交错,宫外火树银花,隐隐还能听到从宫外传来百姓的欢呼声。

    一干勋戚贵胄、文臣武将也是第一次没有了隔阂,所有人开怀畅饮,嘴上都是对大宋美好未来的展望,以及对天子英明领导的赞美,好听的话像是不要钱似的一股脑而出。

    就连原本最是反对北伐的任人君子,这会儿也都将脸笑成了菊花。

    宴会上,赵祯难得放下了作为天子的矜持,一杯又一杯地接受来自臣下的敬酒。

    而与他有同样待遇的就是舒颜了,谁让这次大战两个小崽子的战绩实在是太过耀眼,所有人心知肚明,这已经不是蹭战功能蹭到的程度了。

    舒颜这算是实实在在享受了一把母凭子贵的待遇。

    一时间,有不少贵妇人向舒颜打探起育儿心得来,到底是怎么做才把太子和镇国公主都培养得这么优秀?

    他们可是记得很清楚,太子殿下和镇国公主在回到官家身边前可是一直跟着丰裕侯的,当两个孩子被认回时就已经被教导得很是出色了。

    舒颜三分酒意上头,也是来者不拒,照搬后世的营销号,当即给在场的贵妇人们灌起了鸡汤。

    什么:父母必须亲口告诉孩子的八句话;

    爱他就要学会放手;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孩子是璞玉,但也需要好生磨练;

    身体是奋发的本钱,光学文课还不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

    为大宋之崛起而奋斗;

    还有,也别只光顾着培养小郎君,女郎出色了,照样为家族争光,打铁还要自身硬。

    ......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一通话下来,干货满满,间或夹杂着激情语录,把身边之人都听得一愣一愣的。

    那些家有子侄的贵妇人们已经在心里打起了腹稿,决定回去尝试一番。

    可以想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汴京城中小公子、小娘子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不过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辽国战败,在继丢失燕云十六州后,大宋的将土们并没有见好就收。

    狄青总览大局,赵政、赵玟二人兵分两路,一路率军北上,兵锋直指上京临潢府。

    一时间,临潢府中上至皇亲贵州,下至普通百姓聚都人心惶惶。

    朝堂上也围着是战是和吵成了一锅粥。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金求子后,我靠崽上位了》,方便以后阅读重金求子后,我靠崽上位了第207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金求子后,我靠崽上位了第207章并对重金求子后,我靠崽上位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