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舒大富宋仁宗 本章:第236章

    一些原本还单纯抱着吃瓜心态的人这下子全都绷不住了。

    之前天幕所讲述的内容不是已经发生过的便是大宋未来之事,除了为数不多的肉食者外,百姓们更多也就是听个热闹。

    但这回天幕所讲之事却是切切实实蔓延到了所有人身上,事关子嗣传承,没有人还能淡定处之。

    有人连连摇头,表示难以置信。

    尤其是一些已经和关系相近的人家定了亲、甚至是已经结了亲的,更是若有所思、惶惶不安。

    “天幕说的真的假的?表亲成婚真的会生出傻子?”

    “天幕说的还能有假?不过也没说一定,或许还要看运气吧。”

    “嗨,你还别说,我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儿,你们还记得隔壁街坊的杨家老二不?他家儿子今年都三岁快四岁了说话还说不利索,那孩子看上去也呆呆的。如今想来,杨老二和他媳妇可不就是表兄妹?”

    “听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一件事儿......”

    民间议论纷纷,皇帝和朝臣们也是瞠目结舌。

    比起民间单纯只是想要亲上加亲,世家豪门之间为了巩固利益表亲成婚的更是不在少数。

    现在听说近亲成婚竟会祸及子嗣,再结合身边一些以往被他们忽视掉的事例,达官贵族们这下再也淡定不起来了。

    毕竟,要是连健康的后代都生不出,那这场联姻还能有多大效果?

    思及此,一些家中存在类似情况的已经开始思索解决之策,也有人依旧处于观望之中。

    “官家,此事事关重大。”欧阳修沉声出列。

    “微臣觉得可以让各地做一个统计,若事实果真如天幕所说,届时朝廷再出台相应政策,对民间陈清利害,加以劝阻。”

    范仲淹等一些重臣闻言也纷纷附和。

    虽然知道天幕不会无的放矢,但事关朝廷政令,半点马虎不得。

    赵祯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确实,那此事便按爱卿所奏。”

    他们大宋的子民可不能一代比一代傻。

    眼见所有人对于这件事情给出了应有的重视,舒颜乐见其成。

    好在现在还是宋朝,大家并不忌讳女子和离改嫁,一切还有挽回的余地。

    同样的事情要是发生在明清,不知又有多少无辜女子要遭受无妄之灾。

    【古人不清楚近亲结合的危害,但出于伦理道德等传统,我们的老祖宗最多也只是在表亲之间结亲。

    然而东瀛却不同。

    他们认为天皇血脉高贵,为了保持血脉的延续以及血统的纯洁性,东瀛皇室不允许与平民通婚。他们不仅提倡表兄弟姐妹结婚,甚至是亲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也是屡见不鲜。

    在这样频繁的近亲通婚之下,东瀛皇室子女的颜值大家可想而知。】

    【总之......

    主播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论证一点,不管是出于年龄还是......美色?赵宗实和倭王之间应该就是单纯的政治婚姻。

    或许不排除倭王单箭头的可能。

    毕竟据史书记载,赵宗实这位差点和宋世宗成为异父异母亲兄妹的宗室子颜值还是在线的,不然要是长相丑陋的话当初连被选中过继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某些对这两人磕生磕死的宝子们可以歇歇了,什么都磕只会害了你!】

    静!

    死一般的寂静!

    “亲、亲兄妹,我没听错吧?”

    “应该没错,刚刚我也听到了。”

    “夭寿啊,这倭国简直就是禽兽之国,就是辽国那些蛮夷都干不出亲兄妹成婚这种事情,他们怎么敢的?如此违背纲常,也不怕被雷劈死!”

    “就是,还皇室呢!”

    大宋百姓只觉得自己的三观在这一刻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言语间尽是对倭国的不耻。

    尤其是一些读书人,此刻更是以袖掩面,仿佛要将自己与那腌臜之事隔绝开来。

    同时,心中对于那位在后来“为国捐躯”的濮王之子也充满了同情。

    “官家这么做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都说杀人不过头点地,东瀛那犄角旮旯的地方,官家要把人流放过去也就罢了。

    毕竟根据天幕的说法,那位在后来确实做出了刺杀皇子、谋夺储位这等大逆之事,按说除籍赐死都不为过。

    但赐下这么一桩婚事......

    当时的宗室难道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

    “官家......”有德高望重的宗室王爷站了出来。

    如果可以,在未来局势已经明朗的情况下,他是一点儿也不想再掺和任何有关濮王的事情。

    但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了如天幕所说,作为宗室耆老,他要是再没点表示,今后还如何在宗亲间服众?

    反正就是一句话,宗室也是皇家的脸面,惩处可以,但这么侮辱人不行!

    赵祯:......

    顶着众人诡异的目光,莫名头大。

    他能说他也一头雾水好吗?

    【那么,这桩按说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并不恰当的婚事到底给大宋带来了什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当时的朝廷上下基本无人反对?】

    对啊!

    到底是什么原因,莫非其中还有什么大家不知道的隐情?

    凭着这段时间养成的吃瓜本能,大宋众人骤然眼前一亮。

    第543章

    番外48

    【其实原因很简单,东瀛能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对于这句没头没尾的话,有人摸不着头脑,但秒懂的人也不在少数。

    天幕所谓给的太多,莫非就是指从东瀛国内获得的财富珍宝?

    毕竟打仗可不光光只会徒耗钱财,它其实油水足着呢,不然“战争财”这个词又是从哪来的?

    君不见那些开国将领就没一个是穷的吗?

    儒生们之所以会常常将穷兵黩武、劳民伤财之类的说辞挂在嘴上,一方面是他们自己很少能从战争中得到好处,还有可能助长了武将的威风。

    另一方面也是大宋过往在战事上的表现实在拉夸,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战场之下就更是别想。

    而反观辽国,这些年仗着兵强马壮以及一纸檀渊之盟从大宋这里获得了多少好处!

    那些岁币可不单单只是进了辽国的国库,对方上到皇帝下到大臣贵族,哪个没从中尝到甜头?

    不然他们又怎会如此齐心地热衷于南侵?

    难不成......这泼天的富贵也有轮到自己的一天?

    这么一想,别说是本就蠢蠢欲动的武将了,就连部分立场较为灵活的文官也险些失去了表情管理。

    怎么说呢?

    心情有点微妙,如果套用一句后世的话来形容,就是“原来我不是讨厌列强,而是讨厌列强不是我自己”的感觉。

    而像是范仲淹、欧阳修等大佬则不可避免的想到了更多。

    能让朝野上下都闭嘴,这得是多大的一笔数字?!

    要知道自古财帛动人心,他们能保证自己不会因为一二浮财就轻易决定国家大事,可其他人呢?

    看的出来,未来那两位殿下是真的很懂怎么以利动人,因势利导。

    或许大宋是真的到了变天的时候。

    这种变化不单单是指文武地位、政策方针上的变动,更多的还是人心以及世道风气的转变。

    只是现在就连他们也拿不准这种转变对大宋来说究竟是好是坏了?

    [宿主,你说范大佬他们几个现在在想什么,怎么看起来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或许是担心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吧。]

    【东瀛虽然只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且多火山地震,然而这片土地却并不像当时世人所以为的那般贫瘠。

    相反,其上拥有着非常丰富的黄金、白银、硫磺、铜等矿藏。

    尤其是金银之类,在东瀛很多地方都有着大型的金矿与银矿分布,这对于当时正饱受钱荒问题困扰的大宋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据说最初一行人回到大宋时,单单是金银就装了好几船!】

    “嘶~”

    户部尚书深吸口气,直到此刻脸上终于露出自天幕出现以来的第一抹笑意。

    天知道他之前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心理压力。

    大宋能在未来雄起,完成历代先帝都未能达成的伟业固然让人振奋,但所需的银子要从哪来?

    军制改革、灭夏、灭辽以及对所占领地区的后期治理,这一桩桩、一件件,哪样不需要用海量的银子去填?

    如今大宋的财政虽然还算富裕,但也扛不住这样霍霍!

    就这还没算上三位小殿下长成后到处东征西讨所需要的军资!

    这一切的一切,光是想想都让户部尚书忍不住为自己之后那不知道第几任继任者掬起了同情泪--

    难!

    实在是太难了!

    可如今他又听到了什么?!

    金银矿!

    居然是金银矿!!

    作为朝中与银钱打交道最多的户部尚书,没有谁比他更清楚大宋经济这些年来面临的困境。

    依托于发达的商业,表面看似一片繁荣,但实际上因为缺乏足够的货币流通,各地“钱荒”的现象早就屡见不鲜。

    这也是为什么先太后还在那会儿朝廷会发行“交子”。

    其中交子作为纸币更易流通是一个方面,但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大宋缺少金银铜等可以用来交易的贵金属。

    交子的存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钱荒,但根本问题还是没能得到解决,相反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已经到了能影响百姓生活和朝廷税收的地步

    自从上任以来他就没少为这件事殚精竭虑。

    没想到区区东瀛竟能解决大宋的燃眉之急!

    这一刻,户部尚书原本还算波澜不惊的双眼都变成了元宝的形状,要不是还有理智尚存,他都想要提议让官家立即出兵东瀛了。

    毕竟有些事情赶早不赶晚,又不是一定要等到小殿下长成才能做。

    知道东瀛有金山银山是一回事,但金银只要一天还没到手,他这觉就睡不踏实,尤其现在这个消息已经不再是秘密。

    甚至就连出兵的理由都是现成的,他觉得天幕所说就很合适。

    至于说那个被倭寇挟持的主角至今还没出生......

    嗨,实在不行,他这个户部尚书也不是不能顶一顶的,反正也不是真的有危险。

    【除了金银矿的消息外,这趟东瀛之行还意外带回了早已在中原销声匿迹多年的王羲之真迹《丧乱帖》和被佛门视为至宝的《古佛经菩萨处胎经》,其他宝物更是不知凡几。】

    “什么!《丧乱帖》竟然在倭国?!”

    伴随着一道压抑不住的惊呼声,晏殊第一次没有顾及文人的体面,几乎是以弹射的方式从坐席上起身,双目死死地盯着天幕上放出的古籍图片。

    “会不会是摹版?”吕夷简尽管也很激动,但习惯了怀疑一切,此刻他还是保持着基本的谨慎。

    “既是天幕所说,想必事情是经过了验证的。”赵祯也双眼晶亮滴盯着天幕,忍不住插嘴道。

    【此外,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东瀛拥有众多的优良港口,发展海运极其便利,这对于依赖海贸的大宋来说无疑是很关键的一点。】

    【......当然,一块新占领土地所能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一点,主播这里也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但正是出于种种综合考量,才让当时的大宋上下一致通过了对东瀛的进一步开发。】

    众人:......

    听着还真是让人难以拒绝呢!

    【这样的决策对于东瀛本土来说也不吝于一场机遇。

    起码他们不仅得到了来自大宋的先进思想以及璀璨文化,大宋天兵的到来还拯救了无数正处于幕府腐朽统治下水深火热的当地百姓,也让当地的部分优秀人才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东瀛王”赵宗实和东瀛女王的婚姻对于两岸局势的平稳,为后续东瀛能更好的融入大宋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主播才会说赵宗实为了大宋,也为了解放东瀛实在付出良多。

    他是个英雄!】

    “噗--”

    第544章

    番外49

    【既然话已经说到了这里,主播就忍不住要吐槽了。

    现在总有一些所谓的公知在宣扬“当年是大宋穷凶极恶地侵略了无辜的东瀛”这样的言论,至于这些话具体都是哪些人在传想必大家心知肚明。

    最可笑的是,这样荒谬的说法居然还在网上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主播对此也是真的很无语。拜托,这些键盘侠乱喷之前就不能先看看现实的吗......】

    听着天幕女声义愤填膺的口吻,赵祯眼中有笑意一闪而过,背部微倾,斜斜向后倚靠在御座上,整个人都肉眼可见的松弛了下来。

    先前听说儿女将来有本事他固然高兴,但也未尝没有顾虑史笔如刀,为两个孩子的身后名所担忧。

    以天幕如今在大宋臣民之间的影响力,一旦有不利的言论传出,今后他们但凡再想行事便必然事倍功半。

    可如今听天幕的意思,显然事情并没有向着他所顾担忧的方向发展。

    非但如此,后世之人提及此事时明显是持赞扬的态度的,即使偶有一二不和谐的言论流传,也终是不占主流。

    如此,朝廷今后若要有什么动作,起码在舆论方面都无需太过顾虑。

    这是个好兆头!

    在场与天子想到一处的不在少数,尤其是听到天幕那些为大宋正名的话语,以户部尚书为首,众人脸上都浮现出微妙的笑意。

    所谓王者之师,吊民伐罪,不外如是。

    天幕,会说你就多说点!

    我们爱听!

    【......别的不说,就说现在咱们东瀛省横须贺市中心公园里的那座雕像,已经明晃晃竖立了足有几百年了,刻的正是两位小殿下最初乘坐福船登上东瀛时的景象!

    至于这座雕像是哪来的就不用主播再赘述了吧?】

    不用、当然不用!

    一伙人传递着“我懂、我懂”的小眼神。

    这还能是哪来的?听天幕的意思,无非就是有人欲意逢迎两位殿下,效仿当年冠军侯勒石燕然的旧事所立。

    这么做一来能讨得两位殿下欢心,二来对东瀛本土那些还存有异心、不服王化之辈也能起到一定的震慑效果。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金求子后,我靠崽上位了》,方便以后阅读重金求子后,我靠崽上位了第236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金求子后,我靠崽上位了第236章并对重金求子后,我靠崽上位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