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舒大富宋仁宗 本章:第232章

    哪怕早就从天幕的态度中看出了她并不尊重读书人这一点,也知道对方最是崇敬始皇。

    但面对这样明晃晃的拉踩,还是让不少读书人心头一堵。

    没错,以始皇帝的功绩,雄才伟略这点他们无可辩驳,但其晚年昏聩,居然被徐福一介方士多次诈骗也是真人真事吧?

    怎么又成他们造谣了?

    还有,明明就是同一件事情,其他皇帝求长生就是封建迷信、贪恋权位,放到始皇帝身上就都成了理所应当。

    就连理由都找的这么清新脱俗,他只是想要更多时间来治理天下。

    yue~!

    双标!!

    【说起腐儒,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司马光!

    没错,就是那个有名的“司马光砸缸”故事的主角。】

    高台下,原本神色沉沉的司马光瞬间瞪大了双眼,但随即又拉下了嘴角。

    他可不觉得在此情此景下,天幕提到他会有什么好话,但他还是想要听听后世之人对自己的评价。

    【司马光--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主编,就是在这本书中,他说“秦始皇方毒天下”,竟是用一个“毒”字来评价秦始皇。

    按照他的观点,秦始皇嬴政与汉武帝刘彻都是好大喜功、刻薄寡恩的帝王,此二人的不同点仅仅在于汉武帝刘彻没有让汉朝走上“二世而亡”的命运。】

    难道不是吗?

    司马光神情傲然,一点儿也没觉得这样的评价有什么不对。

    相反,他对于自己未来会凭借编纂史书名留青史这一点很是自得。

    【都说史官修史要克求公正,我们先不说司马光的评价到底掺杂了多少私人情感,毕竟政哥的功绩放在那里有目共睹,不是随便什么人逼逼两句就能掩盖的。

    但司马光此人的想法行事却实在让人无语,他仿佛天生就对一切与军事有关的事物抱有最大的恶意,这其中就包括那些武功赫赫的帝王。】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不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宋世祖、凤太祖,这几位的头号黑粉始终都是他了。

    无论何时何地,此人似乎永远都能站在黑武皇帝的第一线。

    该说不愧是:流水的雄主,铁打的司马小黑!】

    神他特么的司马小黑!

    面对从四面八方投来的调侃目光,司马光的面皮又双叒叕耷拉了下来。

    第534章

    番外39

    【大家也知道,由于宋朝早期重文轻武的政治策略,导致文武之间地位失衡,士大夫阶层轻视武将、排斥军事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这点司马光也不会例外。

    当然,倘若只是如此,他的所作所为还能被归为是文人之见,又或是站在天然维护士大夫利益的立场上,虽有失偏颇,但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并不算太过出格。

    然而,他的某些做法就属实让人诟病了--】

    【之前我们在讲宋仁宗的时候讲到过,皇佑四年,辽军大举南侵,消息传回大宋后,当时朝廷关于如何应对这件事争论不休。

    主战派认为,此乃辽军单方面率先撕毁合约,实属挑衅,大宋必须拿出态度来,予以入侵者最严厉的打击,以正国威。

    但来自主和派的反战声音同样居高不下。

    就在两方争论不休之际,是宋仁宗一力压下了所有反对的声音,趁此时机,果断出兵北伐。

    此战由狄青担任主帅,太子赵政和镇国公主赵玟为辅。

    最终大宋一方不仅打退了入侵的辽军,还进一步扩大战果,在一举拿下了大宋心心念念已久的燕云十六州后,又乘胜追击直接攻克了辽国全境!】

    嚯~!!!

    哪怕先前已经听过一回,但此时再次听到,大宋上下依旧为这样的胜利感到热血沸腾。

    不同于西夏这样的“边陲小国”,辽国虽然同属蛮夷,但因其兵强马壮,又占据着燕云十六州这样的西北门户,因此始终被大宋君臣视为心腹大患。

    偏偏打又打不过,不然先帝时期也不会签署在天幕眼中丧权辱国的“澶渊之盟”,意图用岁币来换取和平。

    没想到如此强大的辽国,最终竟是被大宋所灭,还是在未来短短几十年内,此等伟业,当真是振奋人心。

    只是,这又与司马光何干?

    这小子后来到底干了啥,竟让天幕如此的不待见?

    是啊,这与自己何干呢?

    察觉到众人探究的目光,司马光在不解的同时,心中不由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他总觉得天幕接下来说的绝不会是什么好话。

    【此次北伐的胜利对于大宋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不仅夺回了作为战略要地以及天然牧马地的燕云十六州,更是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辽国这个始终威胁着宋朝北境的心腹大患,将大宋的国土扩大了一倍不止。

    不论从战略还是从王朝统一的角度来看,其对大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就在举国上下都为这场大胜而欢腾的时候,我们的司马大人一拍脑袋,提出了一个了不得的建议--

    他在朝会上当众向宋仁宗提出,要将宋军所占土地还、给、辽、国。】

    还!给!辽!国!

    话音落下,天幕下的众人只觉大脑仿佛被重锤轮过一般,隆隆作响。

    明明天幕讲话用语直白,说的每一个字他们都听的清清楚楚,怎么这会儿好像突然就变得听不懂了似的。

    原本还能听见窃窃私语声的升平楼在这一刻变得落针可闻,不少人看向坐在靠后席位上的司马光,目光中的探究让他越发坐立不安了起来。

    “不是,这人不会是辽狗安插过来的奸细吧?”

    李小公爷再一次发挥了他快人快语的本性,不过这次老李倒是罕见的没有阻拦。

    “司、马、光!”赵祯目光冰冷,语气中的怒意已经昭然若揭。

    司马光踉跄起身,脸色惨白地就要拜下。

    “官、官家......臣、臣......”

    他脑子转动飞快,试图给未来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然而,还不等他想好说辞,天幕已经快他一步给出了理由。

    【司马光的理由很简单--

    他认为,辽国南下侵略,大宋将这些入侵的辽军打退是应有之义,但顺坡下驴以此为借口把人家国土全境都给占了就太过分了,甚至有得理不饶人之嫌。

    未免有失大义,让周边友邦震怖,他提议应该将这些通过“不义”途径得来的土地尽数归还辽国,然后再用礼仪对其进行教化。

    如此便能让辽国心悦诚服,同时也彰显了大宋作为天朝上国的风范。】

    【我特么......@-%&*...2!!~*%.....哔--哔--

    原谅主播没忍住说脏话了,实在是主播当初学历史的时候看到这一段,差点二十年的功德都给气没了。

    这到底是什么智障发言?估计没个十年脑血栓都说不出这样离谱的话!】

    【咱就说,司马光真的不是辽国派来的间谍吗?】

    司马光脸色惨白,诺诺无言。

    【当然,司马光会有这样的提议理由自然不会这么简单,毕竟他只是迂腐又不是真的傻,会看不出覆灭辽国对于大宋的意义。

    那他为什么还要提出这样的主张呢?】

    是啊,为什么呢?

    别说什么是为了彰显上国风范,这样的场面话在场哪个人没说过十次八次,平时听听也就罢了,现实谁信谁傻。

    【很简单,当时正值新政改革初见成效,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次北伐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与新政的成功推行不无关系,而司马光恰恰是旧党的中流砥柱!】

    【这也就是最初在反对北伐时,他为什么会说出“此盖指以借口,用为己功,皆为其身谋,非为国计”这样的话了。

    很显然,他觉得那些人之所以会同意北伐,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进一步夯实新政的成果。】

    【先不说这样的想法是不是狭隘且不顾大局,咱就说一点,若皇帝真就脑子一抽听信了这个建议,又要置那些让为了北伐付出性命的将士于何地?

    朝廷为了在此战中投入的巨额人力、物力、财力又该怎么算?!】

    【还是说,不论军心民心还是国朝大计,那你司马相公的心中都比不上党争重要?】

    不,不是这样的......

    司马光脸色惨白,在天子以及周遭文武越发冰寒的目光中,再也说不出半句话来。

    第535章

    番外40

    【对于这样扯淡的建议,宋仁宗当然不会采纳,毕竟他脑子还没坏。

    但是没关系,众所周知,宋朝早期的文官都掌握着一手独到的逼......进谏大法--

    一哭二闹三撞柱,末了再把祖宗之法拿出来遛一遛。】

    【要是以上这些招数都不管用,那也好办,大不了就一起去宫门外伏阙陈情,届时又会有不少听闻消息的书生学子赶来应援。

    通常这样一套连环招下来,只要声势闹得足够大,一些手腕不是那么强硬的皇帝多半就会选择乖乖“纳谏”,否则高低要被文官老爷们扣上一顶刚弼自用、独断专行的帽子。

    还就应了那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总有一款能让皇帝妥协。】

    【就算偶尔出了意外,那也没关系,最多也就是被皇帝申饬几句,再严重点就是贬个官。因着宋朝早期“刑不上士大夫”的潜规则,连廷杖都不会有。

    只要后期舆论搞的好,坚持谏言的官员说不得还能因此博上一个直言敢谏的美名。

    总之,怎么算都不亏。】

    “呵!”赵祯冷笑!

    以往或许没有多想,但如今天幕一言点出,回想起来还真是半点不差。

    自己过往可没少被一些言官当成积攒名望的工具。

    众文官:“......”

    预感到大事不妙。

    瑟瑟发抖.

    jpg

    天幕,你知道的太多了!

    【或许是以往的进言太过顺利,又或许是新政的成功有些过于刺眼,面对宋仁宗的“一意孤行”,谏言失败的司马缸没有选择见好就收。

    他决定踏上先辈们的老路,务必要将天子从穷兵黩武的错误道路上拉回。

    然而,他这次却踢到了铁板。】

    对于这一点,包括赵祯在内,所有人都没有觉得意外。

    从来都只听说有守不住领土的,就没见过有哪个君王会将到手的土地再送出去的,毕竟谁会嫌领土太多?

    哪怕是寸草不生之地,也能作为战略缓冲地来使用,又更何况是辽国那么大一片沃土?

    反倒是司马光的所作所为,着实有些失智了。

    官家没有理会,才是情理之中。

    【鉴于太子赵政和镇国公主赵玟表现出的高超手腕和卓越政治天赋,宋仁宗赵祯早早便给予了二人参政之权。

    在他的着意培养下,兄妹二人很早便开始接触朝堂权柄,有时甚至会代天子理政!

    于是,当司马光又一次踌躇满志准备一谏到底时,才只是刚刚开了个头,还没来得及哭上几声便受到了当时还是太子的宋世祖的迎头痛击。

    没错,他被贬了,被贬的地点正是琼州,也就是我们如今的海南。

    而他被贬的理由也很明确:无故嚎啕,有损朝廷颜面。】

    【噗--哈哈哈......

    家人们,谁懂啊?

    “无故嚎啕”,抛开其他不谈,主播只想到了一点,秦律明文规定,成年男子不许哭泣,不然可遭受流放关押罚款等重罚。

    所以说,司马光这次被贬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算是有理有据了。

    估计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一个宋朝的官,居然还有被秦朝的法罚到的一天。

    当真应了那句: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

    呃~

    怎么说呢?

    这事儿确实挺滑稽的。

    在场不少人都面露古怪之色,好不容易忍住才没有当场爆笑出声。

    尤其是武官阵营,一个个身躯颤抖的好似得了那羊癫疯。

    哎呀嘛,像这样文官倒霉的事儿,他们可真是太爱看了。

    尤其倒霉的主角还是一直都对他们武将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司马光。

    天幕,会说你就多说点!

    像这样的事儿他们就是听上一整天都不会腻。

    不过也有不少人面露忧虑之色。

    比起武将们单纯因为看到了翻身的希望而欣喜,文官们除了忧虑今后超然地位即将不保之外则要想的更多。

    秦法之严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们在最初得知未来太子的前世身份之时就有过这方面的忧虑,没想到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一时间,有为自己、也有为国朝的未来,不少人都真情实感地开始忧虑了起来。

    【细细数来,在宋世祖身上,类似这样有趣的巧合还发生过不少。

    例如:统一公文格式。】

    【在大宋朝早期,朝廷对于官员写给皇帝的奏章在格式方面并没有作出太过严格的要求。

    大体的格式上作者需称“臣”,然后写出自己的官衔,最后写上“伏候敕旨”之类就行。至于中间的叙事环节则基本没有字数限制,只要作者愿意,哪怕是写万言书都可以。

    这就导致了不少官员在上奏时都会尽量将奏折写得繁复冗长,明明一件很简单的事,非要写的花团锦簇,好像不如此便无法体现自己的才华和文笔,这也使得皇帝不得不每天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批阅奏折。】

    【鉴于此,宋世祖在登基后没多久便下旨定下了奏章格式。

    除却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限制奏本字数外,他还对奏本的叙事模式也给出了固定的标准--

    起因、经过、结果;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何事。

    总之,总结起来还是那俩字:统一!】

    【不得不说,不管是哪个政哥,多少都是带着有点儿强迫症在身上的。

    这要是搁在现代,估计都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数据线,搞不好连会员都能统一了。

    那场景,啧啧,主播都不敢想象有多巴适!】

    大宋众人:......(●—●)

    !

    虽然不知道数据线是什么,但大致意思他们还是听明白了。

    怎么说呢?

    心情有点复杂。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金求子后,我靠崽上位了》,方便以后阅读重金求子后,我靠崽上位了第232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金求子后,我靠崽上位了第232章并对重金求子后,我靠崽上位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