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再加上来自舒家和亲哥的帮助,原本荒芜一片的凤凰城几乎是以一天一个样的速度在发生着变化。
随着一项项计划的不断落实,凤凰城的人口也在不断增多,而朝廷对此依旧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上面还在有意配合。
这使得在十年不到的时间里,凤凰城便初现繁华之景。
而与此同时,赵玟也没有放松对于土兵的操练。
她在原有亲卫的基础上,又从北地招纳补充了不少青壮,给他们提供严格的训练和充足的营养。
当然,光是这样还不足以练出一支敢打敢战的强悍之师。
为了训练土兵,这些年来,北地大大小小的匪窝和草原上层出不穷的流寇几乎都被缴了个遍。
大宋的北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定。
十年绸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就在大宋朝廷上下都在忙着规整新近归降的西南之地时,一条来自北地的消息传入汴京,如惊雷般在众人头顶炸响。
那位一向放荡不羁爱自由,总是特立独行的镇国长公主终于磨好了刀,准备出兵北上了!
没错,如果说一开始还有人搞不清楚状况的话,经过这些年来的观察,官家和那位镇守北地的镇国长公主之间的默契配合已经足够让他们猜到很多。
虽然有些匪夷所思,但排除一切的不可能,剩下的哪怕再荒谬也不由得他们不信了。
此时收到凤凰城终于起兵的消息,所有人都有一种终于来了的感觉。
“到底是怎么回事?长公主殿下这些年来一直忙于凤凰城的民生事务,又为何会突然动起刀兵?”
朝堂上,看着前来报信的传信驿卒,有大臣率先开口。
尽管已经心知肚明,但该问的还是要问一下,于是一开口就带上了明显的偏向性。
也不知道是不是提前演练过,那传信兵闻言面色愤愤,
“都怪那些奸滑狡诈的罗刹人,凤凰城的商队在罗刹境内无故失踪,对方非但没有主动将人找到送回来。
殿下派人前去交涉,竟然还敢袭击使节,欲要杀人灭口。
消息传回后,我家殿下大怒,这才怒而兴兵,以振大宋国威!”
理由很充分,传信兵说这话时的语气也是相当的愤慨。
当然,如果能忽略掉他眼底一闪而过的激动的话那就更加完美了。
传信兵的话让在场的一些人不禁想起了大汉时期的那些汉使,表情露出一瞬间的扭曲。
接下来的时间里,在众人心知肚明的默契中,不断有捷报从北地传来。
众人也是到这时候才发现,他们原来竟还是小看了这位从小就画风清奇的镇国长公主,对方自从出兵后简直就是杀疯了。
铁蹄所过之处,地盘不断扩大。
所幸她并非只是一味的莽,管理手段也是一等一的高明。
在四处征战的同时,还能将作为大后方的凤凰城和新占土地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如此这般,没过多久,大宋朝廷再次收到了消息,这次是正式的国书。
镇国长公主欲建国自立为王,国号天凤。
自此之后,天凤与大宋永结为好,互为兄弟之国!
而舒颜和赵祯在继大宋之后,又多了一顶太上皇太上皇后的头衔。
第496章
番外1
景佑元年,新年刚过,汴京城出了一件大事--
那一日,刚刚结束了元旦休沐重归朝堂的大宋君臣脸上还带着由未散去的松弛惬意,正趁着早朝开始前的最后一点闲暇互道寒暄。
高坐上首的天子见状也没有出声阻止,而是笑眯眯地加入其中,与坐在前排的诸位相公温声交谈着什么,场面一派和乐。
然而正当此时,变故发生了,天上竟突然出现了一面巨大的水镜!
镜中似有人影晃动,还有隐隐约约的声音传出!
此事当真是神异无比,刚出现的时候,无论是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还是民间的百姓都被吓了一跳,惊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在惊骇之余,不少人纳头便拜,只以为是遇上了神仙妖鬼之事,跪在地上不断地磕头祷告。
不过也有那心性非凡之辈。
垂拱殿中,范仲淹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过后,很快便回神,强自按下心头的震颤,冲着上首依旧处于惊愕中的天子洒然一笑,
“官家自亲政以来始终敬天法祖,广施仁政,将大宋治理得井井有条。
说不得这次天幕就是上天有感官家之德,特此降下启示,于我大宋而言是福非祸。”
原谅他范仲淹耿直了一辈子,还是第一次说出这样有媚上之嫌的话语,还怪不好意思的。
但没办法,眼前出现的这一幕实在是太过超出常人的理解,为了暂时稳固人心,他也只能这么解释。
突然被强行“恭维”了一波的年轻天子赵祯也很快反应过来,忽略掉心头那点因第一次被耿直下属拍龙屁而生出的尴尬,轻咳一声,矜持颔首道:
“范爱卿过誉了,大宋能有今日,诸位爱卿都居功至伟,朕又怎敢擅专。”
君臣二人三言两语间就为半空中的突发状况定下了基调。
闻听此言,一些心思灵巧的朝臣也纷纷如梦初醒,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附和起来。
这突然的画风转变,让一些反应慢半拍的年轻言官们感到颇为不适应。
直言敢谏惯了的他们又何曾见过这等场面?!
不过能位列朝堂的怎么样也不会是真正的小白,只是短暂的愣怔过后,他们很快便想通了其中关窍,立马从善如流。
一时间,往常一向都表现得有些咄咄逼人的大宋文官在武将们惊异的视线中,首次展露出了空前和善的面貌,朝堂之上一派和谐。
常言道:国之不祥,必有妖孽!
如今的大宋朝堂众正盈朝,官家在诸位相公们的辅佐下已初露仁君之相,大宋上下政通人和。
即使边疆偶有小祸,也不过是癣疥之疾,又怎么可能引来上苍不满?
若是如此,那他们这些臣子又成什么了?
所以,这突然出现在半空的天幕只能是祥瑞,也必须是祥瑞!
擅于抓重点的众人尽管心思各异,但表面上都平静了下来,心下琢磨起这天幕到底是何物?
一双双眼睛死死地盯着依旧高悬于半空中的天幕,企图从那些纷乱嘈杂的画面中看出一二端倪来。
与此同时,
汴京城郊的一处精美宅邸中,
因被无故退婚而“心情郁郁”的舒颜,此时正躺在她用来疗愈心伤的别院中,怀抱着刚刚重逢的五花,一人一统二脸懵逼地盯着突然出现在半空的天幕。
目瞪狗呆!
“花,这是咋回事儿?”
“啊......啊这......我也不知道啊!”
五花也被这突然的变故惊到了,虽说他们当初投放养老世界时是出了点意外才来到这里,但通过检测,这确实是个再正常不过的无魔未面才对。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异常?
“宿主你等会儿,我立马去联系总部问一下情况!”
“快去快回。”
话是这么说,但舒颜其实一点也不急。
她还饶有兴味地打量着天上的水幕,心里盘点着一个个可能的原因。
没让她等多久,打听消息的五花很快就回来了。
“宿主,我打听到了,据说是咱们快穿部的上级单位--时空管理局最近又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叫什么‘时空关联部’的。
这也是时空管理局的一项最新尝试,
看看能不能通过直播讲解的方式,以让古人了解未来的发展,自发地去改变历史进程,而不是只能单一地用任务者去影响世界线的演变。”
“原来是这样。”舒颜恍然。
仔细想想,这倒确实是个不错的思路。
若最后证明这样真能行得通,也能缓解一下快穿局任务者不够用的窘境。
毕竟不管是要改变小时空的剧情线还是大世界的历史发展,世界土著如果能主动参与其中,总比一味地通过外力强行干预要省事很多。
同时她也有点好奇,若是现在宋朝的君臣知道了大宋以后的结局,又会做出怎样的应对。
而且,这样大的消息不可能封锁的住,等辽、夏那边知道之后,又会采取怎样的应对?
不得不说,管理局这把玩得很大啊!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些都和自已没关系了,毕竟她都已经退休了。
收回思绪,舒颜宽慰了一下春杏二人后,便让她们出去管好别院中的其他人,以防下人生乱。
这才抱着事不关已的心态,再次缓缓躺了下去,她还是第一次和古人一起刷视频呢。
就.....
挺神奇的!
至于给计划中还没影的崽子找个爹这事儿......
嗨,也不急这一时半刻的,先缓缓吧。
就在众人心思各异之际,只见悬于半空的天幕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hello,大家好,我是主播橘有钱。对于五代十国的讲解随着上期视频的播出已经宣告结束。
从本期视频起,我们要开始新的篇章--大宋!
......]
朝堂上--
赵祯:......
众朝臣:.....
什么意思?
难道之前他们都猜错了,天幕不是上天为了褒奖大宋而特意降下的?
不然听那话中之意,怎么连五代十国那样出了名的混乱时代都提到了。
还有,
主播又是什么?
难道是天幕中那个至今未曾露面的仙女的名字?
怎么听着......
有些奇怪呢?
尽管有满腹疑问,然而随着天幕中不断传出的轻柔女声,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此时此刻整个汴京城中都无人再开口,唯恐惊扰了那天上人。
第497章
番外2
四下一片安静,只有轻柔的女声不断从天幕中传出。
很快,就有心思灵巧之人从中察觉出端倪来。
天幕之中的女声,应该、或许、可能......
根本就不是什么仙人,听其话中所讲内容,倒更像是后世之人在讲史。
虽也有人失望没有得遇真仙,但更多的人却是悄悄松了口气。
就好像是叶公好龙一般,甮管世人平时有多么渴望遇见神迹祥瑞,但当有一天这些东西真出现在眼前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惊喜而是害怕。
这是人类在面对难以捉摸又无法掌握的强大力量时的本能反应。
至于那点似有似无的遗憾,自然而然就被忽略了过去。
只是,这却也没比众人先前所猜测的那样好上多少。
垂拱殿中,气氛一片肃穆。
群臣面面相觑间,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相似的骇然。
如果事实真如他们所想这般,那后世之人又是如何做到这点的?
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眼前这一幕到底是后世之人有意为之,还是偶然发生?
......
其中蹊跷太多,偏偏有用的信息又太少,众人一时都难以理清头绪。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是如今的他们能插手的。
“如今事态特殊,还请官家速速下旨,派遣禁军维护京中治安,以防宵小之徒趁机作乱。”
“范相公言之有理。
另外,我等还需立即派出快马出京巡查各州府,查明天幕是只出现在了京中,还是各处皆有,以便及时做出应对。”
范仲淹一语道破关键,其他人也纷纷出声应和。
在众人的群策群力下,天子拍板,一系列针对性的政令有条不紊地传达了下去。
汴京城中的骚乱才刚起了个苗头便被强力镇压。
做完目前所能做的一切安排,大宋朝的君臣们这才有心思静下心来聆听起天幕的讲解。
同时也在心里暗暗期待着能从天幕中听到自已的姓名,毕竟在座之人又有哪个不想青史留名呢?
还有,既然是后世之人评史,那是不是也会讲到他们之后才会发生之事?
想到这一点的人还不少。
有人立马问殿外随侍的内官要来了纸笔,准备将天幕上的话语一一记录下来,以备之后细细推敲。
然而,随着天幕讲解的不断深入,殿内群臣的表情却逐渐诡异了起来。
那什么......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什么的,真的是他们这些当臣子的能听的吗?
吕夷简抬眼偷覷着上首天子的神情,琢磨着是不是要提醒官家该退朝了。
虽然这么做也没什么用,但凭借着君臣之间的默契,只要不是当面揭皮,大家还能装作什么也没听过。
察觉到下方的动静,赵祯无力地摆了摆手,示意无妨。
不然还能怎么着?
如今汴京城中四下都能看见天幕,退不退朝又有什么区别?
他还能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不成?
那又何必多此一举?
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