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对于太子竟已看重到如此地步了吗?
不管其他人是怎么想的,赵政冷静地诉说着他对倭国的处理意见。
毫无疑问,因为某些历史原因,赵政对于倭国是不待见的。
对方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世人他曾经犯过的蠢!
然而这份不待见却不足以影响到他对于政事的判断。
首先,从实际情况出发,他也是不是建议在倭国设立郡县的。
不为别的,此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都不比后世,那里即使设了郡县朝廷也很难进行实际的管控。
一开始时间短还好,时间久了会发展成什么样还真的很难说。
这点唐朝的那些西域都护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且,这么做的意义也实在不大。
“因此,儿臣提议,不如将东瀛之地改设为封国。”
众人面面相觑,这个提议显然是他们之前所没想到的。
要知道,封国不同于附属国。
所谓附属国的意思是指:名义上拥有主权,实际上在外交、金融经济和军事等方面依附于强国并受其控制的国家。
无论真实情况如何,但这个国家在大义名分上还是相对独立的。
实际上,在很多时候,宗主国对于附属国也只是占了一个大宗的名分,却很少会真正去插手其实际的内部管理。
这个附属国从国王到百官还都是他们自已人。
而封国就不同了。
举个例子,汉朝的诸侯国,那些被分封出去的诸侯王名义上是一国之主,实际上却并不具备多少自主权,国内从丞相到将军都是接受中央朝廷委派。
诸侯王平日里虽能插手诸侯国的管理,但前提是不要做出任何会让中央朝廷不高兴的事情。
否则你前脚刚有行动,还没来得及冲出王府呢,后脚就被自已的丞相和大将军给绑了!
这样的事情以前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这还算是比较好的情况,若是中央朝廷做得再绝一点,直接给你派个手腕强硬的诸丞相,人家干脆配合天子架空你这个诸侯王也不过是常规操作。
所以,别看这两个词看上去差不多,其实内里差远了。
众人一番琢磨,有脑子好使的这会儿已经反应过来了,甚至连具体该怎么操作都想了个八九不离十。
不是说太子这次把倭国最后的王室血脉--那位小女王也一起带回来了吗?
这就好办了,
到时官家只需找个听话的宗室子弟娶了对方,再给这夫妻俩双双册封,也效仿一把唐朝的高宗和武皇,来个“双圣”共治。3902
这样一来,大宋再想要做些什么,不就名正言顺了吗?
而且有倭国王室这面旗帜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安抚一下倭国境内的反抗力量,为大宋后续在东瀛的布局省掉很多麻烦。
等到以后两人再生下带有赵宋血脉的孩子,那一切都将尘埃落定。
如此一来,大宋既能多出一块国土,又不用如同设置郡县一般投入太多,怎么看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即使以后真出了什么事,也有那位被封去镇守倭国的诸侯王首当其冲。
而大宋作为中央朝廷,自可稳坐钓鱼台,见机行事。
更妙的是,这与大家想给自家弟子谋个空缺的打算也并不冲突。
当真是两全其美!
妙哉!
妙哉!!
至于说等以后时间长了,那个被封去坐镇的诸侯王会不会生出什么大逆不道的心思?
众人表示,那都不是事儿!
那位如果真的聪明就该知道,你作为一个外来户却不远万里去当了东瀛人的家,如果不想落个粉身碎骨的下场,最好的方式唯有抱紧朝廷大腿这一条。
再者,要真发生这样的事,那无论他们今天怎么选择都难以避免。
倭国起码在未来几十年之内都不可能脱离大宋的掌控,这么长的时间,大宋什么便宜都占到了。
到那时倭国要是实在要乱就让他乱吧,只要不波及本土就行!
想明白了这一切,一众文武看向太子的目光都充满了钦佩。
这就是他们的国之储君啊,靠谱!
这会儿想明白的不只有朝臣,一干宗室子弟也都蠢蠢欲动了起来。
大宋的宗室手上并没有什么实权,即使一个个身上都挂着爵位,有些甚至还有官位,但也只是名头上听起来好听罢了,属于光领奉禄没有权柄的那种。
兼之从前官家无嗣,不少宗室都起了心思,这点也招致了天子的不满。
因此这些年来,除了先后抱上了天子和太子大腿的楚王一脉,不少宗室都是夹着尾巴过日子。
如今听到可能有出镇一方的机会,不少人都起了心思。
哪怕去了倭国最终还是要听朝廷的,但好歹也能摸摸到点权力的边边啊!
总比一直呆在大宋当吉祥物混吃等死强。
第457章
公主献策
想明白其中利害关系后,一干宗室子弟全都激动莫名,随后看向楚王的眼神都变了。
他们很清楚,别看同为宗室,楚王一脉在天家父子面前可比他们得脸多了。
楚王世子此次也是跟着一起去倭国的人之一,凭借着这趟功劳以及对方和东宫的关系,只要楚王府有想法,这个未来诸侯王的位置就轮不到其他人。
察觉到从四周投来的警惕目光,楚王不用猜也知道这些人在想什么。
心中不屑,你们这些人懂什么?
太子和大公主可是那两位的转世,来历大着呢,以后注定是要干大事的。
比起其他人来,析哥儿还是他们的堂兄弟呢,真正有血脉联系的自家人。
以后只要抱紧了这两位的大腿,不管跟着谁,干好了未来前程还能差了不成?
可不比去给倭奴当大王好上千万倍?!
想到这里,楚王骄傲地一仰头,懒得与这些井底之蛙一般见识。
“官家,镇国公主在殿外求见。”
张茂则宣完旨回来,小碎步来到赵祯身边禀报。
“玟儿来了?快宣她进来!”
不多久,赵玟身穿代表公主身份的礼服大妆,在一个小太监的带领下一脸从容地走进了大殿。
由于镇国公主的爵位是刚封的,与之相匹配的首饰礼服内造监还没来得及准备,因此她穿的还是原来那身。
殿中有不少朝臣是刚从外地调回京的,此次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位传说中最得官家宠爱的公主。
尽管碍于礼数不好多看,但就这粗粗一瞟,还是被赵玟那通身的气场给惊到了。
好强的气势!
这与其说是公主,那一身的威严,比之太子殿下也不差什么了,真不愧是一胎而出的亲兄妹!
不知道其他人都想了些什么,赵玟的礼行到一半就被赵祯叫起了。
“玟儿来得正好,我们正在商议有关倭国处置的问题。此次倭国一行你也是立了大功的,不妨也说说你的看法。”
“官家......”
有大臣欲出言阻止,却被天子直接挥手打断了。
“镇国公主本就有上朝议政之权,爱卿毋须多言。”
那官员话还没说出口呢就被天子不客气地堵了回去,一时间也哽住了。
但无奈天子说的是事实,最终只得蔫蔫地退了回去。
其他人见状,也都打消了进言的念头。
罢了,还是先听听镇国公主怎么说吧。
若是说些不知所谓的,他们可不会轻易买账。
毕竟镇国公主可不只是单单一个名头那么简单,能不能坐实了还是要看秦国公主自已有没有那个本事。
若是没有,他们大不了以后将人当大佛敬着就是。
这么想着,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对倭国的安排?
这还不好办!
赵玟也知道这是便宜提亲爹特地给自已露脸的机会呢,当下不带半点磕巴的,直接将自个儿之前的想法一股脑都说了出来。
“怎么炮制倭国,这还不好办?不过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罢了!”
听到与好大儿截然不同的说辞,赵祯一下子坐直了身子,催促道:
“我儿细细说来,怎么个‘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法’?”
赵玟:“如今倭国百废待兴,无论是采矿还是种粮食都需要大量的人口。
刚好那地儿现在破得只剩下人了,正合适送去挖矿种田。
到时候倭岛能往大宋运的就不只是金银铜铁了,操作好了,大宋还能多出一个粮食产地。”
因为经济的高度发展,江南不少富庶地区的良田都被改成了种植桑麻等经济作物。
长此以往下去,大宋的粮食安全早晚出问题,如今多东瀛的土地,若是全部用来产粮,无异于是为大宋开辟了一个粮仓。
听她一说,其他人也想到了这点,纷纷点头表示赞同。3739
而赵州的关注点则是在上半段话。
赵玟话音刚落,他便急着补充道:
“镇国公主英明,那些倭奴最爱逞凶斗狠,还是得给他们找点事干,把他们的精力都耗空了才能老实。”
“到时朝廷只需选拔一些听话表现好的当地人,让他们作为小头目去管理其他人便可。
为了维持在其他倭人面前高人一等的地位,相信这些人一定不会让人失望的。若是干不好,大不了再换一批就是了。”
说白了就是找二鬼子。
事实证明,在面对自已的同胞时,下手最狠的往往就是这批人。
到时大宋还不用脏了自已的手,派去的镇守只需当个统领全局的体面人便行了。
后世的鬼子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赵州得意地想到。
“宁远子说得也是儿臣想说的。”赵玟说道。
赵州闻言,顿时胸脯挺得更高了。
“再有,江淮那边不是年年修堤年年涝吗?还有那些修桥铺路、凿山开石之类的活计,哪次不死一批人?
与其一次次征发徭役,折腾大宋自已的百姓,还不如多运点倭人回来,儿臣看他们就很合适干这些事。
一天只要喂顿稀的就行了,便宜又好用。”反正死了也不心疼。
“还有很多以前因为担心过度消耗民力而不敢实施的项目,趁此机会,朝廷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相信大宋的百姓会感念父皇和朝廷的恩德的!”
嘶~
听完赵玟这番话,不少人都觉得一股凉气从脚底心直窜脑门。
别看大公主说得轻描淡写,但此刻饶是再目下无尘的人都从这话中听出浓浓的血腥味。
这次率先出来捧场的还是赵州。
“公主殿下实乃大才,臣佩服之至!
要是当初秦......咳咳,是隋炀帝,若是当初的隋炀帝也能有如此远见,多抓点外族来修运河,而不是征发本国的百姓,也不至于为了修条河就把自已搞亡国了!”
听闻此言,一些原先觉得镇国公主心性过于狠辣的官员也不禁面露沉思。
第458章
最毒妇人心
这些年来经过赵祯的整顿,朝上的官员还是实干派上了大多数,这些人考虑问题也更愿意从实际角度出发。
此时一会儿皱眉,一会儿点头,显然是在认真思考赵玟的话。
自古以来,民间百姓因服摇役而死人之事常有。
由于服役属于百姓的应尽的义务,因此朝廷非但不会给予工钱,百姓服役之时甚至还需要自带干粮。
耽误了自家生计不说,还要卖大力气,搞不好遇到大工程连命都得搭进去,这就导致了历朝历代的百姓均是闻徭役色变。
若真能用那些倭奴代替大宋百姓服役,对大兴的百姓来说,无异于是一场福音,也是朝廷德政的体现。
况且,能以最小的代价上马更多的工程,办好了对他们来说也是一场政绩。
此策无论是对于大宋朝廷,还是对于百官、百姓来说都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他们没理由反对。
这里面唯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不过是一些倭奴。
可在大宋土大夫们的眼中,这算是代价吗?
显然不是!
在向来自诩高贵的大宋文人眼中,便是那些与他们同朝为官的武将也不过是些粗鄙莽夫,是比自已低上好几等的存在,更何况是那些倭奴。
不过是长了个人形罢了!
不是同类,连同情之心都很难生起呢!
这么一想,众人原先心中的那点不适很快消退。
排除心理障碍后,还是要面对实际问题。
这么做可不是没有隐患的。
“臣请问镇国公主
,若是来大宋的倭奴多了,这些人聚众闹事又该如何?”
毕竟在倭国,就是闹得再大也影响不了大宋本土,可这些人来了大宋就不一样了。
问话之人并非想不到处置方式,只是他也想要再掂量掂量这位镇国公主的斤两。
对于此人的想法,赵玟心里清楚,却不以为意。
想要折服这些久经朝堂的人精子岂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不过无所谓,慢慢来就是了。
脸上划过短暂的笑意,下一秒,尽数转变为森冷的威压。
语气冰冷中带着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