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年孟夏,姑苏拙政园的荷风穿过香洲水榭,将七弦清音送入回廊深处。我倚着小飞虹的朱栏望去,琴师指尖在蕉叶式琴面上游走,《潇湘水云》的泛音如松涛漫过石壁,与池心睡莲的光影交织成幻境。当按音在十三徽间滑动,仿佛听见三千年时光在丝弦上震颤——那是伏羲削桐为琴时木片飞溅的声响,是伯牙摔琴时裂帛般的绝响,更是嵇康刑场引弦时撼动时空的精神惊雷。这架长三尺六寸五的乐器,早已不是简单的声学载体,而是中国文人用千年时光锻造的精神图腾,每一道弦痕里都封存着士人对生命本质的永恒追问。
上古的中原大地,梧桐在雷雨过后的山谷里舒展新枝,先民偶然发现枯木中空的共鸣能汇聚松风泉响。传说中伏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