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弃城而逃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网文老大爷 本章:第559章 弃城而逃

    弃城而逃

    孙策所部的骑兵虽只有百余人,却给急于逃跑的雍闿所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尤其是殿后尾部的部队,压力更是几乎能将人给逼疯。

    不多时,雍闿殿后的部曲开始与主力脱节,行军速度越来越慢,眼看着主力越走越远,雍闿殿后的部曲很快就彻底崩溃,一部分跪地投降,一部分则望向逃跑。

    孙策没去追击逃跑的人,也没有理会跪地投降的人,而是简单的下达了个让他们返回滇池受降的命令后,又朝着雍闿所部追了过去。

    如此操作反复,孙策仅靠着百余骑兵硬生生在对方的身上切下了好几块肥肉。

    其实这也是雍闿、雍闾兄弟丧胆了的结果,雍闿所部其实也有骑兵,虽然不似中原战马那般高大健硕,但西南矮脚马还是有好一两百匹的。

    可已经被汉军打的胆寒的雍家兄弟领着骑兵跑在最前面,仿佛鸵鸟一般把头埋进了沙地里,完全不理后面发生的事情。

    正是如此,才会让孙策的战术一再得手。但凡有骑兵掩护,孙策也不至于能肆意妄为到如此地步。

    最后还是雍闾实在看不过去了,亲自带了七八十骑掉头,又组织了一批弓箭手,这才阻止了孙策的继续追击。

    孙策看见没有了机会,也就此罢兵,滇池之战至此落下帷幕。

    孙策这一番追击,先后俘获了两百余雍闿部曲,另有两百余四散逃亡,使得两千两百多人的雍闿逃军最终仅剩下一千八百人脱出战场。

    而孙策步兵在占领北城门后,并没有受到任何反击。

    一个时辰后,魏延都督麾下千人精锐并孙策所部主力赶到,自北部入城,然后掌控了其他几个城门,并城中郡府、县府、武库、仓库、粮禀等要点,同时解除城中军械武装,并张榜安民。

    不多时,外出追击的孙策也带着俘虏回到滇池。

    看着城外绿油油的冬小麦,魏延和孙策心中欣喜,总算是将这首功给拿下了。

    后续数日中,魏延和孙策调整了布防,魏延所部拆分开来,以三百汉军并五百汉协军驻守毋单,以两百汉军并五百汉协军驻守俞元,剩余千余魏延本部则驻守滇池。

    孙策留下五百人辅助魏延镇守滇池,然后率领本部一千五百人继续北上,想要拿下滇池北部屏障,以及交通枢纽的谷昌县。

    这里不但四通八达,是益州郡境内仅次于味县的交通枢纽,商道通路外,其境内南部滇池周围有着大量水田,而西部则有着大量的盐井,可以生产井盐,不但是益州郡中所有人食盐的主要来源,更是益州郡郡中极为重要的财政收入。

    在谷昌县的西南五十余里处的连然县,则是益州郡境内最大的盐铁产地,不但拥有整个东汉王朝

    弃城而逃

    这些田地中,水田年产粮约有两石至两石半,一年两熟,一季稻米一季小麦。而旱地则基本只能种植小麦,春秋两季,年产量一石半到两石之间。

    但以平均值两石来计算的话,一年粮食总产量约为两百四十万石左右。

    按照汉代十五税一的粮食税,那就是十六万石。

    不过刘封拿下益州郡后可不会只有这么点粮食收入,毕竟雍闿和支持雍家的豪强士族跑了之后,他们的田地可就都是刘封的了。

    别的不说,以滇池平原为核心的这五十万亩上好水田,几乎就全部能够落到刘封的腰包里。反倒是那六七十万亩的旱地,不但分散,而且还都深藏于深山老林之中,大概率主人既分散,又琐碎,能征收的反而只剩下了税款。

    以西南的惯例,五十万水田按照七三分的话,那刘封几年最少可以分到七十万石粮食,即便除去粮食税,也能有六十万石之多。若是再加上七十万亩旱地的粮食税,最少也能收入七八十万石粮食。

    除此以外,益州郡中每年可有五十吨生铁,八吨铜矿、三万件铁器,十万斛井盐的产出。

    这三万件铁器中,绝大多数都是生铁农具,十分简易,真正属于军械的仅有两千件铜、铁矛戈。另外,还有年产两百件扎甲,这些扎甲都是以生铁片打造而成,然后将之串联起来,以绳索紧扎而成。

    原先这些扎甲在制作完成之后,都会北上送入益州州府成都之中,并不留在本地。眼下倒是对刘封军一个极大的补充,这些扎甲不论是甲片的质量,还是扎甲的技术,都要比中原出产的同类型甲胄逊色不少。

    不过这些扎甲乃是意外之喜,属于计划外的收入,而且仅仅只需要从后面转运香油用来维护铁甲即可,自然是多多益善。

    自雍家这几年来势力越来越大,已经敢于侵吞郡县税赋,但铁官徒那边是州府独立运营的,暂时还没有被雍家给侵吞。

    这倒不是雍家心慈手软,而是雍闿很清楚一旦染指了铁官徒,那可就是真的和成都撕破脸了。

    此外,还有俚僚部落贡木弩,年约一千张,虽然远不能和大黄弩相比,就是与中原一般弓弩比较也要逊色一截,但好歹也是远程武器的补充,给将来的汉协军使用已是绰绰有余了。

    陆逊已经决心调整铁官徒的生产重点,暂时将重点调整为生产武器和扎甲。

    调整过后,扎甲的产量能够提升一倍,提高到一年四百套左右,长柄兵器的产量也可以提升到一年六千把的水平。

    倒是短兵不行,这里能够生产的短兵仅仅只是匕首,短剑之类,像环刀,长刀、大刀以及长剑等等武器,连然的铁官徒是生产不出来的,历来有需要时,都是从成都运送这些军械至益州郡的。

    调整的代价则是农具产量的大幅度下滑,原本年产量两万余件农具的水平必然会大幅度的缩水,很可能会跌破一万件,甚至是五千件的标准,只剩下两三千件的产量。

    好在眼下的农具保有量在保证粮食产量达到近几年平均水平还是没有问题的。而新的战事即将在今年开春之后爆发,孰轻孰重自然不言而喻。

    不过这也并非全无好处,事实上除了提高军械甲胄的产量外,削减农具产量还有一个意外的好处,那就是铜矿的富裕。

    在益州郡中,铜矿可不是用来铸钱的,而是用来打造武器和农具的,因为铜的冶炼要远比钢铁来的简单,所以在技术落后的益州郡中,铜矿一直都是被用来和生铁融合打造长柄武器和农具的金属头部。

    现在减少农具生产后,再将所有的生铁用来打造铁质武器头和甲胄,多余出来的青铜就可以运送回荆、扬、交等地,然后用以铸造五铢钱。

    以八吨的铜料计算,可以铸造优质五铢钱一百二十余万枚,但铸钱需人工、燃料等等,原本是有10到30的成本折损。

    考虑到这些铜料是要运送回中原铸钱,因此技术上绝对是采用的东汉末年最先进技术,再加上徐州开始大规模使用煤炭作为材料,以及新型高炉的研发和投产使用,铸钱的铜料成本已经可以压缩到最低,约为一成。

    这八吨铜料的产出就是一百一十万枚优质五铢,随着益州郡的开发,以及铜矿产量的提升,以后这方面的收益还会持续增加。

    除了这些主要收益外,还有渔业带来的鱼虾蛋白质,可以大大减少军队的肉食成本,牧业带来的牛马羊,又能补充军队所需的运力。

    最后还有百越部族上贡的各种矿石,珍宝,皮革等等物品,也是一笔额外的收入。

    趁着还没开春,陆逊打算打造一批曲辕犁,然后优先运用到水田地区,西南的水田能够完成稻米——冬小麦的轮作,每年可以收获两波粮食。如果再搭配上曲辕犁,以及中原的种植技术,益州郡的粮食产量还能更上一个台阶。

    除此以外,还有一笔意外之财,那就是囤积在滇池的雍家库存。

    作为雍家的大本营,滇池中的府库可是满满当当的。这一次雍闿仓促逃跑,根本来不及带上府库之中的东西。

    同时,雍闿因为担心引起混乱,影响了他的出逃计划,也没有安排人焚烧物资。

    如此一来,这些府库全部落到了陆逊的手里,可谓是血赚了一大笔。

    这些可是雍家以及支持雍家的滇池豪强数十年的积蓄,光是粮食就是一笔极其巨大的数字,更别说还有大量的金银五铢,布帛粮食,军械甲胄了。

    从这一点上来看,魏延的冒险之举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若是等待主力抵达后求战,雍闿很可能会坚守滇池不出。

    到时候汉军想要攻克有六千精锐坚守,还有数千青壮辅助的坚固城池,那损失肯定小不了。这里可是雍家的老巢,影响力和声望都极高,而且雍闿、雍闾兄弟俩绝对不缺坚守的信念。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父刘玄德》,方便以后阅读我父刘玄德第559章 弃城而逃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父刘玄德第559章 弃城而逃并对我父刘玄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