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有母亲在背后一直默默保驾护航。甚至还有姜意在光明正大的地方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
许如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就算想做些小马脚,又能怎么样?伤不了她一丝一毫。
这一次的演出终于是由许如自己来决定的了。她感到了一种久违的仿佛可以呼吸的感觉,如鱼得水、如龙沉渊。
这种感觉实在是好得不得了。
许如想要久久地拥抱着这种感觉,想要在这种自由的环境里待得越来越久,越来越久……
这种自由的感觉令人着迷,许如觉得自己距离自由越来越近了。
她知道只要自己拥有了足够的能力,那么就可以远走高飞,不管是谁都再也没有办法控制她。
她可以拿着已经得到的钱、名利和权,在一个全新的地方重新开始人生,重塑自己的人格。
不用带着这个扭曲的灵魂一辈子这样纠缠下去。
以前也不是没有往这方面想过,不过遥远的期待总是比不过艰难的现实。
所以也只能是想想,她的念头每次只要出现了一点点就马上被呵斥指责打败掉了。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许如距离自己的梦最近的一次,她甚至不用踮起脚尖,就能看到本来遥不可及的美好未来正在朝自己招手。
实在是让人感到高兴,喜悦。
这是很激动的场面。
哪怕她的中间过程并不是非常光彩,但这个答案真的是许如想要的,梦寐以求的。
只要再让自己任性这么最后一次。她真的不会再做这种不光彩的事情了。
结果出来的时候许如是真的松了一口气。
她用最后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国家队,这个成绩一看就不是操作的结果,是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的。
就任性这么最后一次吧。许如想。
她并不是有多么渴望那个冠军的奖杯,她只是渴望自由,渴望自己有一天能真的凭借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番天地。
而不是只能把她人作为自己的物质依靠、精神依靠。
那样太痛苦了,充满了紧张和痛苦的过程,一秒也让人待不下去。
如果这次没有入选许如真的会接受母亲的安排。
可是许如还是低估了人性的险恶。
就在这个关头,网上突然爆出了关于许如是后门狂魔的相关报道。一切都是凭借妈妈,才走到了现在这个位置的相关通告。这一份通告来得猝不及防,连姜意都没有想到。她知道许如的性格一向不至于和人结仇,那么这件事情就一定是被许如撞破了阴谋的人,害怕因此会遭到她的曝光来踩着他上位,所以干出这事的是什么人就很明显了,那就是那一对男同。
姜意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也显得相当得生气。包括母亲在内,大家都在寻找这背后到底是谁在搞的鬼。谁知道,但是她不敢说。姜意知道,但是她没有立场。说,要怎么说呢?
说自己因为不小心把手机落在了训练室,所以造成了这么一个结果,不可能的。
在对于这种事情上,许女士一直是吹毛求疵的。她只会觉得这是因为自己不够小心,如果再小心点就不至于在这种事情上遭受了如此之多的非议。
许如并不想在这个关头再受到来自妈妈的刺激,好不容易才平复了自己的心情,把自己调整到了一个相对合适,相对平静的状态,在这个时候再受到刺激就真的是相当地得不偿失了。
她好不容易给自己积攒了一点力量,并不想这么快就因为别人的指责而把这些力量给消磨殆尽。
在此之前,许如还是有一点出息的。网上或多或少也流传了一些关于选手们的照片,毕竟她们日常出行也不可能随时随地蒙着面去保护自己的隐私。许如本来凭借靓丽的外形,在网络上积攒了很多路人缘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多好评。
但是人红是非多,树大招风。尤其对于运动员来说,在比赛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在网上出名显然并不是一件好事。
关于她能力的质疑和对于她是否整容这一类相关的疑惑也是晨起喧嚣。那一篇篇推文图文结合,再配上众多营销号的转发,关于运动员走后门的事情在网络上的舆论首先就得到了发酵。
因为事情闹得特别大,许女士一时半会儿竟然还不能用金钱的力量去把它压下去。
反而因此激怒了一些网民,认定许如是关系户实锤,背后一定是有资本,妥妥的有资本。受人保护无疑了。
不能从外部入手就从内部入手,姜意火速联系花滑监察会发布了澄清,许晨也飞快疏通关系给许如走程序的绿色通道。
最终,监察会经过对于成绩的辩伪识真去针对性地开具了一份澄清,言明对她的保护。
这件事情终于落下了帷幕,而幕后的那两个始作俑者也被许女士想办法像对待蟑螂一样打死了。
家人们我来了
02
不偷懒了
0030
30
她他它
许如算是有惊无险进入了二选,跟着姜意一起去了另一个大城市的集训基地。
二选分省份PK。
姜意和许如属于首都队。
首都这边因为是女教练比较多,所以对应的女运动员也是比较多。外省则出现了比较奇怪的现象,就是男教练越多的地方女运动员越少。
有些队伍在同一个省份的人,女花滑运动员从水平来看是要明显优于男花滑运动员的,许如和陈绵绵都嗅出了性别歧视的味道。
和死肥猪不同,女教练们哪怕到了这个年纪依然保留着花滑的一定水准,虽然比起巅峰期的确是差了。
不过也不能和巅峰期相比,起码比起那些大腹便便的男教练可以说是玉树临风、身形流畅。
许如偶尔看见外省的训练过程,如果是男生做的好的话,那些教练就会夸天生是吃这碗饭的料。
女生的话,就是还行,或者是说也就是努力得多。
许如每次路过都忍不住撇嘴,绵绵也看得很清楚。
哪里是那些女运动员们做的不好?分明是被恶意打压了。
更有甚者,如果遇到滑的好、天赋也好的女性运动员就会对那些男生说:“你们真是废物,连女生都比不过。”
这里面的性别歧视真是既膈应又叫人不寒而栗,表面上的歧视已经是如此明目张胆,那么暗地里的呢?
暗地里的歧视又都在什么地方呢?
其实像许如之前遇到的那个,通过性资源换取特权的男同只是少数,更多的是男性对女性自上而下的性压迫。
这些女孩子们只是想要得到一个平等的机会,站上这样的舞台。但是在特权下不得不去不同程度地奉献出自己的性资源。
都知道男性教练对于女运动员的语言骚扰或者身体猥亵屡见不鲜,甚至在多次举报下还是有人挺而走险去做。
到最后很多情况下受害人还会选择妥协,说服自己被伤害只是因为“他”太爱自己了。
这些说起来也是很悲哀的事情。这些女孩儿们可能原生家庭并不美好,因为社会的压抑渴望被爱、渴望被拯救。直到真正在社会上或者在爱情里受到了伤害又容易去原谅对方。
她觉得被爱是一种稀缺资源。还有就是人一定要被爱,就抱着这两个执念去生活。
但其实并不是。
或许我们有权力不把被爱的需求投射在她人的身上,投射在不论同性或者是异性的身上,或许吧。
不过因为这里是男权社会,而我们是男权社会下的女人。所以更容易把幻想的那个来拯救我们的人变成现实中的男性了。
虽然他又老又丑又穷,又不爱洗澡。但是他说爱我。
被这样的人家暴、被这样的人伤害之后还是很容易去原谅他,就像是之前看的那些当中的虐文女主。
被挖肾,挖心,挖肺,挖眼球,去眼角膜,抽血流产,一些明显地触犯了刑法与道德底线的行为。但是他们在作者的笔下不会受到惩罚,女主那么轻易、那么容易的就去原谅伤害她们的男性角色。
这也是一种洗脑吧,可能。
许如觉得她们可能从小就生活在社会对女人的要求当中。
社会文化指引我们去成为一个在圈内走不出来的象,去成为一个不会开口的受虐狂。又或者只是没有思想的工具。
很多人就走不出来了,沦陷在陷阱里。
许如曾经也是这其中的一份子,她太渴望被姜意爱了。不过后来在心灰意冷中意外觉醒了一部分真实的自己。
许如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姜意的真诚是分手那时,许如真的想要分开,然后姜意首次按耐不住,说出了那句别走。
许如心软到差点就转头拥抱她了。这也是她第一次觉得自己在爱情中不是客体,而是主体的一份子。
人的情绪能很好地互相传递。
当时的姜意通过许如的眼神,通过语气就那么福至心灵的知道了:这个真切地爱着她的人确实被她伤了心,想要离开她。
在许如转身走的那一刻,姜意的慌乱是真实的。
姜意真心感受到了自己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害怕。
姜意在不知不觉中早已经爱上了这个陪伴她的人,可惜她当时并没有意识到。
许如一直是很坦诚的,除非真的因为争论而伤心失望,不然不会不理会姜意。
姜意被宠坏了。
她不明白明明之前自己再怎么作许如都会默默地自己承受。但是那一次却那么决绝。
姜意要失去许如的感觉是那么的明显。
人心都是肉做的。被伤透了,还是会失望,还是会想要分开……
这么简单的道理因为许如的纵容,在那一刻姜意才醒悟,她知道自己真的是大错特错,犯了一个极其愚蠢的错误。
如果姜意在许如说你想分就分手吧之后选择毫不犹豫地上去抱住许如,那天以及之后的一切或许都能改变。
但那个瞬间姜意没有那样做,所以这个画面打上了一层朦胧的幻影。
如果问姜意那天做了什么,她也答不出,朦胧的阴影里姜意不知道自己到最后究竟挽留了没有,似乎是没有的。
这真的是一个愚蠢透顶的决定。那么想拥抱,却亲手推开了。应该是没有抱住吧,否则当时的许如怎么会和她形同陌路。
让她像现在一样这么孤单的在这里久久注视,也等不到爱人一个眼神。
那当时又是为什么不去抱住自己的爱人呢。
是出于一个极为幼稚的原因,那就是任性地觉得许如一定会回头。
是的,甚至不是生气许如说分手。而是在日复一日被无限的纵容中,姜意坚信许如不会就这样放手,毕竟她可是许如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姜意既委屈许如提出了分手,又委屈许如这一次没有来哄她,没有来迁就她,没有像往常那样不需要任何原因地就来奔向她、无条件地信任她。
这种无条件的信任给了姜意自信,也让姜意在许如离家后惴惴不安。
所以她想方设法地作,试图吸引许如的注意力,想要证明她还是像以前那样爱着自己,会无条件地宠溺自己,就像之前的每一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