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开朗和能不能在这个班级里找到经常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这是两回事。这也是众所周知的。
你愿意“浪费时间”去社交去玩儿,不代表别人也愿意陪你去浪费这个时间。很多人认为除了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都是在无用地度过宝贵的时间。
李不辞对这种事情持保留态度吧,不过她确实不怎么和别人说话。
她的家庭经历让她有些自卑,以及她也确实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
要确切地说,晏若为是什么时候喜欢上李不辞的呢?那真的不知道,大概是日久生情吧。
如果一定要说是某个瞬间的话,大概是那个班里为了增进同学之间熟悉程度而互换纸条的活动。
[写出目前你熟悉的同学,给Ta送出一张纸条,写出你觉得她最想听到的一句话,也就是她内心可能对自己的评价。请假设你是ta,写出ta的心里话或者评价。]
第0025章
25
野心家
晏若为给李不辞写的是[野心家]。
只有三个字,很简单,也很准确。
李不辞给晏若为写的是[我会好好努力,但是不要有太多期待,我爱你。]
她们用这样的话去形容彼此。
收到纸条的那一刻,晏若为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心悸。心脏在猛烈地砰砰跳动。
她觉得心脏好像都要跳出来了,明明什么都没有,但她就是无端地脸红,还有一种想要落泪的冲动。
晏若为真的,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等这句话已经等了太久了。
原来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会在某一刻被打动。
如果有谁说自己一次也没有体验过这样一个被打动的瞬间,那绝对不是因为ta天生冷漠。
而只是因为那个能触碰到ta的人、触碰到ta的话还没有出现而已。
只是缺少真正的动心。
晏若为在这一刻想起了看到的那句话。
[女性渴望的爱其实是很多男性从未涉猎过的领域。
是那种细腻,深刻,绵密,更多时候是产生在瞬间里几乎可以被称作“灵感”的爱意。
比如她眼角的痣,她手指的骨骼,她表达野心时灼热的眼神,她为什么在西方文学里流连忘返,她的隐忍和失控,胆怯和慌乱,以及她长久望向你之后,轻轻留在额头的吻。
女性渴望的是一片一片的自己被看到,被重视。她希望男性把这些瞬间当做打开她的钥匙,而非线条简陋的样貌,工作,家庭,学历,性魅力,亦或是其他什么东西。
可是太稀少了,你几乎无法期待有人试图理解你的灵魂,更别提爱上这个破碎稀奇矛盾的东西。真正的爱是困难的。困难,且稀有。]
以及评论区的留言
[女性想要的那种灵魂的共振和精神的同频,只可能在另一个女性身上找到。]
晏若为觉得她的那个人已经出现了,现在就在自己身旁。
高一时晏若为在家里的《纳兰词》里看到了一句“不辞冰雪为卿热”,顿觉心胸畅然。
她对李不辞不就正是这样的心情吗?
后面的内容是: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短暂的柔情之后是长久的寂寞和愁绪。
晏若为不觉得自己会落得和纳兰容若一样的结局,她不信命,也不信邪。
也的确,现代没有古代那么多天灾人祸和身不由己。生离死别相对而言到来得已经不是那么容易。
她们慢慢对彼此生出感情,只不过不一样而已。
晏若为对李不辞有了微妙的心思,爱情与友情混杂在一起,酸甜而又多思多虑。她总会情不自禁地对着李不辞展露笑颜。
而李不辞对晏若为只有姐妹之情。
晏若为以为自己对李不辞的笑:少年心事,情意绵绵。
李不辞理解的晏若为的笑:亲手拆出的精致可爱限量版盲盒芭比甜甜微笑,好看得不得了,要和她姐妹贴贴。
李不辞喜笑颜开,嘴上:哎呀,很为难,那贴贴吧!
手上毫不留情地又是脸颊相贴,又是手搂嘴亲,最后并肩携手。
可怜的晏若为,直女的小把戏把她迷得晕晕乎乎。
本就情窦初开难自制,如今更是目眩神晕。
晏若为内心:李不辞这么对我一定有她的原因,李不辞是不是喜欢我?
李不辞哪里了解直女不经意的小把戏对女同有多大的杀伤力?
她只是觉得吸人结束之后神清气爽,精神倍儿棒,学习都更有动力了。
晏若为原本的同桌是个男生,不过后来他也有了好朋友。
那是第一次月考过后,李不辞拿到了倒数第一名的成绩。
她眼眶都红了,但还是很倔强地趴在桌子旁边写作业,不愿意轻易地去流泪、去哭泣。
晏若为很担忧地看了看她,然后走到她旁边,轻轻拍了她的肩。
不再掩盖她中文流利的事实,收起中文蹩脚的伪装。
轻声安慰李不辞,问她想不想和自己做同桌,或许她可以给她提供一些学习上疑难问题的解答。
李不辞就用那双红得像兔子一样的眼睛看着她,然后说:“好。”
她们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同桌,那是晏若为记忆里相当美好的一段时间。
她们会在上课不小心碰到对方手肘的时候,心有灵犀地相视一笑。
也会在对方课间趴着小憩的时候,默默地替她摆好下节课需要用的书。
第0026章
26
拒绝
晏若为为李不辞每一次起伏的呼吸新奇,对她的每一个眼神感到好奇,因李不辞每一个解除难题后骄傲的小表情感到心动。
李不辞问晏若为题目时脸颊边游荡的发丝,以及睫毛上游荡的灰尘,在阳光明媚时候飘动在她身边空气里的微生物,对于晏若为来说都如同第一次参观到世界另一面的好风景。
她专心致志上课的眼神,眼底汹涌的野心和答对问题的得意,这些都让晏若为眼眸流连。
每当李不辞咀嚼晏若为带的豆浆和热包子时,脸颊就会鼓鼓囊囊像仓鼠一样。
面颊肉一动一动的,晏若为会忍不住上去捏一下。
决定表白只是一个瞬间的事情,心动化作念动,念动化作口动。
两个人一起牵手在操场上共享一副耳机听歌的时候,晏若为决定表白。
晏若为从小到大从她妈妈爸爸身上学到的最直接的东西就是喜欢就去做,想要就动手、爱就表白。
不要犹豫,做了才有结果。
所以在感受到自己的懵懂心动之后,晏若为想也没想就去做了。
她们并肩走在夕阳下的操场上时,晏若为突然说:“不辞,我喜欢你。”
李不辞用一种伤人至极的惊讶表情瞪大眼睛,一幅不可思议地看着晏若为,问她:“你说什么?”
李不辞她甚至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晏若为看到李不辞的表情,心就已经深深地沉下去了。
但还抱有最后一丝希望,她重新说了一遍。
“李不辞,我喜欢你。”
话音刚落就收到了李不辞不带犹豫的拒绝。
“我们还是当朋友吧。”
晏若为很伤心,表白被拒绝伤心很正常,但是她没有因此气馁。
老爹爱德华也经历了成百上千,成千上万次这样的拒绝,晏若为很好地继承了他的这一优点——百折不挠、越挫越勇。
不过表白这件事情毕竟和其他事不一样。
她爹告诉她要尊重对方的意见,可以表达爱,但是不可以死缠烂打。
晏瑰当初也是对他若即若离,无动于衷,时而有生理需求才睡一下,没有表达出明确的态度。所以爱德华才一直坚持下去的。
像李不辞这种明确拒绝的和他们的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
晏若为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自那之后就深深地收起了自己的感情。
就像李不辞希望的那样,她们又一起以朋友的方式相处着。
但是晏若为多少还是有点难受的,尤其看到李不辞不喜欢的不仅是她,还有她的性别,晏若为就更伤心了。
她觉得自己生而为女就是骄傲,怎么能够比不过那些死男人呢?
不过还没等晏若为想清楚其中各方面的别扭之处,李不辞就因为综合考试成绩达不到火箭班的要求,被刷到了重点班,还刚好和央珏是一个班。
晏若为感觉心都空了,她不止一次地想过要从这个班级调走,去央珏的班。反正她把那些内容差不多学完了。
与其在这耗着,不如去干点自己喜欢的,和李不辞待在一起。
但是李不辞就坚决不愿意,101个不愿意。
她不想让晏若为因为她的原因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习,哪怕晏若为再三保证肯定是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但是李不辞才不相信,她就是不愿意。
她的原话就是:“晏若为,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六,坏的很,我才不信呢!
虽然我相信你是个天才,但是你万一学习有一点点点点退步,那我都会怪我自己的。”
李不辞认为晏若为万一因进了重点班,教学进度和师资不一样导致成绩退步了,那李不辞会比自己成绩退步还难受一万倍。
她让晏若为不要那么任性。
晏若为很委屈。
她知道李不辞说这话的本心是为了她,但也真的不想被李不辞说任性。
委屈,晏若为的嘴唇都难受得抿了起来。
最后想当然的,晏若为妥协了。
晏若为没办法,就算现在不妥协,李不辞也不会答应,李不辞倔强的性格犟得像牛。
酱牛肉一样的女人。
谁也顶不过她,硬着来只能两败俱伤。
晏若为不敢惹,后来和李不辞熟悉的央珏也不敢。
李不辞认定的事情谁也改变不了。
这种倔强和不屈服与特别的家庭背景有关系,这样的性格是李不辞赖以生存的根。
李不辞从小就形单影只,在喜欢找同伴玩儿的年纪没有一个要好的玩伴。
爸妈不怎么管她,从小跟个刻板印象里的“假小子”一样在家附近野玩。
第0027章
27
标识
附近的女孩儿不是太多,李不辞就只好找小男孩一起。
但是往往玩了没两天那些新朋友就避着李不辞不和她一起了。
后来李不辞才知道周围邻居觉得她太野太疯,可能会把他们孩子带坏。就不允许自家孩子和李不辞这种潜在坏女孩玩。
但是大人们潜移默化的态度往往会导致一些想不到的后果,后来孩子们发现李不辞在哪里都不受欢迎之后竟然把她当作乐子去欺辱。
一开始只有两三个人,后来人数越来越多。
有些被耳提面命的男孩为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遵从和融入不欢迎李不辞的群体,就会去欺负李不辞。
比如会在李不辞落单不和妈妈爸爸在一起的时候就过去嘲笑李不辞是个没娘的孩子,家里人根本不管她也不在乎她。
还专门编了一首儿歌去笑话李不辞娘不管爹不疼,后面还发展到冬天拿水枪喷李不辞和用石头砸她。
《厌女》里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男人不是因为喜欢女人而情色化女人,而是为了融入别的男性群体所以去表现出自己喜欢色情、喜欢女人。
对李不辞的欺辱也是为了融入群体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他们需要一个标识来证明他们才是一类人,就如同成年之后集体情色化女人一样。
现在的李不辞只是他们之间为了表达相互忠诚的一个纽带。
只要欺负李不辞,那就说明他们是一类人。
这一切给李不辞带来了很多伤害。
因为这个原因,李不辞在小学的课堂上经常偷偷哭。
女老师发现了她的异常后询问李不辞发生了什么情况。
听了之后她也很无奈,小朋友的行为背后往往有成年人态度的显性。
如果真的只是教训几个小孩,那很简单,难的是这些小孩背后坏且愚昧的大人。
她只能安慰李不辞,跟她说:“只要好好学习,就可能有希望突破现在的这种困境。学习虽然不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生活。”
李不辞把这些话听进去了。
也许她也没有办法吧,除了这条路是明亮的,其他逃离的路前方似乎都是一片黑暗。
只通向未知的地方。
如果煎熬和学习真的能改变这一切就太好了。李不辞想。
之后她就开始更努力地学习,成绩也变得越来越好。
她足够努力,哪怕是晚上蹲在厕所里也要打着手电筒背书学习。再困的情况下,休息之前也要解出不会的数学题。
这种学习劲头在他们那个乡村小学也是很少见的。她仍旧是那个异类,甚至更加受到憎恨了。
因为她成了大人嘴里用来对比和打压的别人家的孩子。
小学的时候李不辞的成绩一直非常好,上初中时也依旧保持着。
在初中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李不辞作为城乡帮扶的学生去市里交换了一段时间。
在一个学期的期末里,李不辞考到了年级前三的位置,然后顺理成章作为政策特优生被留在了那里。
也就是在那里认识了陈弦歌。
其实在初中的情况和在高中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优中选优。
不过不太一样的是初中是人中选优,高中成了狼人里选狼王了。
这些人学起习来都不是人了。
李不辞高中的时候也是作为初升高名列前茅的特优生升入上海外国语的。
同样和李不辞用同样途径升入这所高中的还有一些人,都是在各个学校里面最优秀的孩子。
被选拔来上海外国语提升升学率以及丰富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