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皮是必须的!
只是不知道官家后来到底怎么摆平朝堂上那些反对声音的?
【这事说简单不简单,说难也不难。
就在一干大臣还在位了是否应该出兵辽国一事于朝堂上唇枪舌剑之际,宋仁宗出招了--
他要御驾亲征!】
“咳咳咳......”
好家伙,这下别说庙堂上的文武勋贵以及汴京城中盯着天幕看热闹的百姓了,就连赵祯自己都差点没被刚入口的酒水呛死。
未来的自己这么勇的吗?
舒颜挠有兴味地欣赏着某人一边咳得俊脸绯红、眼角带泪,一边还不忘怀疑人生的样子,只觉得男人这样子看起来更好看了。
于是好心地斟了杯果子露递过去,赵祯想也没想接过就喝,一连喝了好几口才把那股咳意压下。
“让舒娘子见笑了。”
细看耳垂还有点红。
刚刚打完小报告的五花回来就看到了这一幕,它一点也不怀疑,若非中间还隔着案几,就自家宿主现在这模样,多半是要上手撩一波的。
“宿主,你别说,你还真别说,这赵祯抛开其他不谈,小模样是真不戳。瞧瞧这我见犹怜的样子,也难怪原轨迹里的你会挑他下手了。”
作为跟着舒颜辗转了多个世界的统子,五花可太清楚自家宿主的尿性了。
想要个崽子是一回事,但赵祯的颜值绝对占了很大的因素。
[你这话说的,我不找好看的难道还专挑丑的不成?不仅影响下一代的颜值,自己用着也膈应。]
反正现在也没了任务需要顾及,自然得顺着心意来,她就不是会委屈自己的人。
心神和五花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废话,舒颜就没有及时收回眼神。
等赵祯察觉到异样看过来时,刚好撞上她打量(爱慕)的视线。
目光相交的两人均有一瞬间的怔愣,但下一秒又双双移开视线,仿佛什么也没发生。
只有赵祯自己知道,这一刻心中的欢喜是做不得假的。
看来天幕说的话也不能全信,什么为了家业,她分明心中有朕。
两人的思想短暂开了一会儿小差,很快注意力又回到了天幕上。
【不出意料,宋仁宗这一堪称异想天开的想法遭到了满朝文武的激烈反对。
这次不光是主和派,就连往日里一向主张强硬对外的那批人这次也不在再支持他。
没办法,赵光义的封神一战把大家伙都给弄怕了,大宋再也扛不住第二尊战神的出世。】
没错,下方众人听得心有戚戚焉。
甚至还有人在心中转着大逆不道的想法。
当年太宗好歹还能驴车漂移,他们这位官家可是连马车都不会驾的。
谁也不敢保证大宋会不会又一次阴沟里翻船,反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赵祯这会儿对于亲祖父被人当众吐槽已经能做到泰然处之了,此刻的他淡定的就仿佛在听别人家的故事。
不然还能怎么着?
让人封天幕的口吗?
【就在君臣争执不下之际,最后双方决定各退一步,由太子和镇国公主代替天子出征。
就这样,争论的重点被成功转移。
最后的结果是,
天子定下了北伐,百官成功地阻止了天子亲征,两位小殿下也拿到了独立带兵的资格,大家都很满意。】
众人:......
好浅显的阳谋,但偏偏该死的有用,好在结果是好的。
【吞并辽国后,宋朝的国土面积一度膨胀到800多万平方公里,在当时几乎占据了东亚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八,成为当之无愧的庞然大物。
我们如今的国土面积能位居世界之最,很大程度上便有赖于这一次的扩张。
老祖宗真是好样的!】
听到这里,不少“老祖宗”脸上都露出了与有荣焉的神情。
有心急的更是恨不得能立马把天幕所说之事变成现实,也好在后辈面前多长长脸。
【事实上,这场大胜为大宋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止国土上的变化,它更是给当时的宋朝上下注入了一计名为“上国心态”的强心针。
重聚了中原百姓自五代十国之后便有些回落的民族自信心。
这点随着宋世祖兄妹三人先后掌权并开始对外露出獠牙后表现得格外明显。】
【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咱们举个例子:
汉唐的使节大家都听说过吧?】
众人:......
不、不会吧(⊙x⊙;)?!
想到史书上记载的那些汉使、唐使们的“丰功伟绩”,不少文化人脸色都变了。
当然,这其中也不是没有例外。
负责接待外宾的鸿胪寺中,两个年轻的官员盯着头顶的天幕,目光灼灼。
第514章
番外19
其实不怪众人的反应会这么大,说起汉唐的使臣,尤其是汉使,即使是相隔着如此长的时光,后人提起其事迹依旧会觉得很难评说。
原因无他,实在是这些“先贤”的行事作风太过“勇猛”,简直彪得不像是文官。
如果非要他们找一个形容词来形容汉朝的使臣,那非“搅屎棍”三字莫属。
汉朝发展到武帝时期,国力便已经相当强盛。
等到汉武帝派兵北伐,逐匈奴于漠北,汉庭对周边国家的威慑更是达到了顶峰。
按理说,有如此强大的后盾,这个时期的汉朝使臣出使外国无论到哪都只有被人奉为上宾,好好供着的份。
然而,事实却刚好相反。
根据史料记载,汉武之后,周边常有小国不服王化,行狂悖之事,挑衅上国威严,袭杀大汉使臣。
迫使颜面受损、痛失爱卿的汉皇不得不出兵征讨不臣,为自家老实本分、兢兢业业出使却无辜客死异乡的忠良臣子讨个公道。
至于那些小国所说,是他们大汉的使臣不做人在先。
不仅在对方的土地上耀武扬威,还敢敲碎人家的国宝,斥责别人的国君,斩杀别人的贵族,以及……
私通人家的太后(?)
不听,不听,他们不听!
这些蛮夷小国果然该死,谋害了他们大汉的使节不算,居然还敢在事后泼脏水。
满口胡言乱语,污蔑大汉忠臣的身后清名!
良心简直大大的坏!
很好,出兵的理由更充足了!
这操作......
不得不说,真的很好、很强大!
反正他们这些后人每看一次都觉得心态炸裂。
像这样的事情,纵观整个汉唐史上发生过不止一次、两次。
例如:
汉昭帝元凤年间,汉使傅介子以“楼兰王曾经给匈奴做过间谍,并斩杀过三名汉使”为由,只身带两名随从,斩杀楼兰王,并将其头颅送回汉朝请赏。
事后,傅介子不仅凭此功劳获封义阳侯,还被诏帝下旨称赞“以直报怨,不烦师众”。
又有大名鼎鼎的班超班定远,在别国领土上就敢以少胜多斩杀第三国使者。
过后不仅全身而退,还在其后的三十一年时间里,使用”以夷制夷“的策略,在西域大展宏图,凭借一己之力降服西域五十多个国家。
还有不费汉朝一兵一马就消灭了匈奴三分之一人马的常惠、出使大宛攻灭莎车的冯奉世,出使朝鲜的涉何,出使南越的安国少季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出使罽宾国,借王子出兵斩杀反复无常的国王,一举让汉朝将官印和封号首次封给万里之外的印度北部希腊国家,可惜却没能留下名字的使节。
纵观整个大汉,像这样做出偌大事情,却没能留下姓名的汉使不在少数。
与之相比,唐朝的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功绩似乎都显得稀疏平常了起来。
听到天幕突然提起汉唐旧事,让大宋的众人都不禁生出股不好的预感来。
【仿佛血脉觉醒,在宋仁宗之后,大宋也涌现出了无数这样“战狼”式的外交官。】
不好的预感更加强烈了。
【与他们的宋初前辈不同,这些人辅一上岗便开始展现出年轻人整顿职场的能力。
他们从不会去谴责、去声明什么,更不懂什么叫赐岁币、认兄弟。
他们只认准了一件事,那就是“敢辱我强宋者,虽远必诛”;
对于这些仁宗朝后期才成长起来的外交官来说,打嘴仗远没有“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来得实在,反正最后的结果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嘶、嘶、嘶~
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大殿中的不少角落都开始传出倒抽冷气的声音,间或伴随着阵阵惊呼。
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些老臣因为受不住刺激而晕了过去。
见此情况,不用赵祯吩咐,已经有内侍上前将人搀扶下去休息。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也算是践行了孔夫子“十世之仇犹可报”的理念了吧。
至于说没仇?
那好办!
现造还不会吗?】
“说得好!”
勋贵席间,突兀地响起一道清亮的男声,仿佛滴水入油锅打碎了满殿迥异的气氛。
出声之人正是陇西郡公的大儿子,出生尊贵,既是勋贵又是外戚,今年刚刚得以授官进入朝堂。
就在这短短一瞬间,这位尚且年轻的“小公爷”已经决定好了自己接下来的职业规划--
他要进礼部!
实在不行,进鸿胪寺也行,他不挑的!
“你给我闭嘴!坐好了,瞎裹什么乱?!”没见所有人都在看你吗?
一看作妖的竟是自家儿子,陇西郡公连忙低声呵斥。
都说知子莫若父,不用问他也能猜到自家这糟心货这会儿在想什么。
“你要再敢讲一句屁话,回去老子打死你!”
好吧~
小李公爷尽管心中不服气,但也知道形势比人强的道理。
在自家亲爹的威胁以及满殿大佬虎视眈眈的目光下,还是选择了乖乖闭嘴。
不过从他滴溜乱转的眼珠子也能看出,有些念头一旦生出,便再难拔除。
此时此刻,与他生出类似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无论在什么年代,总有一群人会向往一些热血的东西,就是读书人也不例外。
只是自盛唐灭亡之后,这些向往都成了泡影,大家也就只能从史册中去缅怀过往的辉煌,羡慕先贤们那种可以拿自己性命去赌的疯狂。
没想到昔日盛景居然还有重现的希望。
【咱们来看看,为了追寻先辈的轨迹,仁宗之后大宋、天凤、新唐这三国的外交官们到底有多努力?
先不提那些废立国君、借鸡生蛋、讨要天马的常规操作了,那个仅仅因为人家储君名字的读音重了你家范皇夫就要求人家一国太子改名的又是什么鬼?
这也太......
太爽了吧!
主播在这里很好奇,莫名其妙就“蓝颜祸水”了一把的范皇夫知道此事后会是什么心情?】
赵祯:......(●—●)!
啊这.....
范皇夫?
该不会是在说朕未来皇女的夫婿吧?
仿佛是冥冥之中生出的感应,不期然的,赵祯就和这时刚好抬头的范仲淹对上了视线。
第515章
番外20
有时候人的感觉就是来的莫名其妙,还不等范仲淹理清自己那股油然而生的微妙预感到底是怎么回事。
下一刻,他的思绪就被天幕的再次出声给打断了。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位女皇,天凤太祖赵玟的一生无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在那个以男子为尊,女子被要求贤淑贞静的古代,作为宋仁宗和丰裕侯的爱女、太子的胞妹,身为公主的赵玟原本可以拥有平顺且尊荣的一生。
和她的那些皇室长辈一样,年少时在宫中受尽宠爱,等到了年纪再由父兄做主,嫁一个或许出色又或许不那么出色的贵族子弟,安享富贵。
然而,她却偏偏选择了一条最为崎岖的道路。
不仅以女子之身登上了帝位,走的还是最为困难的通关模式,通过征伐异族,从无到有自己给自己打下了一座大大的江山。】
【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扫平周遭无数大小国度,这才有了后来令外邦臣服的煌煌天凤,顺便也为大宋立下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北方屏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的功绩放到整个古代帝王群体中都足以排到前十!】
此言一出,天幕下无论是王公还是百姓尽皆哗然。
他们原先只知道这位如今还未出生的镇国公主会在以后独自去大宋之外的土地上建国,也猜到了其所做功绩定然是不小,但天幕如此盛赞,还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一时之间,那些原本还因为女子为帝而不断叨叨着“牝鸡司晨”之类屁话的腐儒一下子全都成了被掐脖子的鸡。
形容别提有多搞笑了。
【既然说到了天凤太祖赵玟,那我们便不得不提一提她的皇夫范纯粹。】
舒颜(挑眉):......
总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但一时又想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