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舒大富宋仁宗 本章:第217章

    天幕下的众人精神一振,眼中全是八卦的光芒。

    能吃到天子瓜的机会估计这辈子也就这一次了,他们不想错过半个字。

    赵祯:......

    就......好气啊,天幕没完了是吧?

    就不能略过这节多讲讲朕的丰功伟绩吗?

    【都说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而仁孝皇后的出现恰恰给赵祯补上了这节短板。

    作为含着金汤匙出生,家里是真有皇位要继承的天之骄子,从小没有吃过生活苦的赵祯,却在这一年品尝到了爱情的苦涩。

    原以为是邂逅了红颜知己,满心欢喜地谈着甜甜的小恋爱,感情正是上头的时候,结果转身女主角就神隐了。

    这怎么看都是被渣女给骗身骗心了啊。】

    “噗!”

    也不知道是谁,一个没忍住直接笑出了声,结果立马收到了从上方射来的死亡视线。

    吓得他一缩脖子,借着身边同僚的遮挡,立马隐身。

    【都说小年轻的感情最是脆弱易伤,情感上受到了打击的赵祯做出了与很多后世人相似的选择--

    他决定用工作来麻痹自己,于是将全部的心神都放到朝堂上。】

    舒颜:......

    我的母语是无语!

    这么离谱的剧情到底是哪个大聪明编出来的,咋啥都能扯到爱情上?

    “爱情”冤不冤她不知道,但舒颜觉得自己挺冤的。

    五花:[宿主,别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想想后世的那些历史神剧,你这才哪到哪?]

    【或许是受情伤颇深的缘故,赵祯在此之后甚至一度冷落了后宫,这点有起居注为证。】

    赵祯:......

    朕有一万句曹想吐,却不知该从何吐起。

    后宫中,

    一众娘子们听着天幕所讲官家与另一个女子得爱恨情仇,心中各种不是滋味。

    一方面,她们为官家也有被女子辜负的一天而感到隐秘的痛快,可当听到他居然会因此冷落后宫时,大家又坐不住了。

    “狐媚子!”

    张氏小声咒骂着,一张清丽姣好的芙蓉面上,闪过嫉妒、愤恨、不甘等情绪不一而足。

    随后又不知想到了什么,挥手招来心腹宫女,轻声交代了一番。

    见宫女领会了自己的意思转身离开,这才将注意力重又放回到天幕上。

    第503章

    番外8

    【其实要主播来说,宋仁宗大可不必如此,他这完全就是思维走进了死胡同,一时想窄了。

    你怎么不想想,她为什么不骗别人,只骗你?】

    对啊,为什么?

    或许是在短时间内受到了太多的打击,包括赵祯在内,众人的脑子这会儿都有些短路。

    被天幕这么一问,下意识就顺着想了下去。

    【当然是说明她心里有你啊!

    如果这都不算爱,那什么才是?!】

    众人:......

    啊这......

    还能这么解释的吗?!

    听着好像有点道理的样子,但又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大宋的众人又一次为后世人的脑回路而感到惊诧。

    想不通,但大为震撼。

    【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宋仁宗必定是个美男子,不然仁孝皇后也不会在不知道他身份的情况下就对他“一见钟情”了。

    以常理来论,哪怕是为了下一代的颜值,她也不该如此草率。

    这要说不是见色起意,主播是第一个不信的。】

    舒大富夫妻下意识点了点头。

    可不是?

    谁的闺女谁懂,自家这位就是个贯爱看脸的,只是没想到她胆子竟然这么大。

    周氏想想就气不打一处来。

    再看闺女还是一脸无辜的样子,直接一个白眼瞪了过去。

    她怎么就生了这么个厚脸皮的,感情以前那些乖巧听话都是骗人的。

    舒颜:......(尴尬的微笑.jpg)

    算了,还是直接躺平吧,反正她已经佛了。

    众臣:......(悄悄观察.jpg)

    以前怎么没注意,他们的官家还真是个少有的美男子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哪怕是这样样样都长在自己审美上的美男,当时尚且年轻的仁孝皇后也能上一刻和人你侬我侬,下一刻达成目的说走就走,半点没有沉迷男色的迹象。

    不得不说,还真是个干大事的人!】

    赵·男色·祯:......(︶︿︶)=凸!

    为什么受伤的又是朕?

    真的,朕要闹了。

    这个天幕它一点都不正经!

    【都说情场失意,职场得意,这点在宋仁宗身上也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不知道这场失败的感情到底给他带来了怎样的启发?

    总之,自此之后,饱受失恋打击的赵祯性情大变,一改先前的仁弱作风,行事开始变得越发强硬了起来。】

    来了,终于要说到重点了。

    虽然有些遗憾不能听到更多关于官家的八卦,但对于升平楼中的百官来说,他们还是更想知道接下来的朝局发展,毕竟这才是与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的。

    【若要评价帝王的功绩,总是绕不开文治和武功这两个方面。

    咱们先来说说宋仁宗的文治--

    除了整顿吏治、治理贪腐、选贤用能这些明君的惯有操作外,

    宋仁宗最值得后世大书特殊的一点便是,当时的他拿出了绝大的魄力,顶住重重压力推行新政。

    在他当政期间一举解决了困扰大宋已久,且渐成集弊难返之势的三冗问题。

    这里的“三冗”,指的便是冗兵、冗官、冗政这三大弊病。

    其实这些问题在大宋开国之初便已经埋下了隐患,这点我们上期就说过,这里主播就不再赘述。】

    “新政”两个字一出,瞬间触动了朝堂上新旧两党的敏感神经,连接下来天幕讲了什么他们都没心思再去细听了。

    升平楼中一扫先前还略显轻松的气氛,空气都一下子凝滞了起来。

    不过相对于心情沉重、面色明显不善的旧党官员,以范仲淹为首的新政党人却是个个面露喜色。

    他们为了新政奔走呼号了这么些年,眼见着这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旧党官员的疯狂打压下不得施展,以至不少支持新政的同僚都遭到了贬谪。

    最近就连范仲淹也是屡屡被参,再这么下去,估计离被贬也不远了。

    正是人心惶惶之际,就听到了这样的喜讯,怎能让人不开怀?

    范仲淹闭了闭眼,心中是难得的畅快。

    若不是考虑到场合不合适,他真想当场作词一首,以抒胸臆。

    不过他还是克制住了,目光扫过那几个明明隶属新党然而脸色却和那些旧党官员如出一辙的同僚,心中暗暗有了计较。

    【......讲完了文治,我们再来讲讲宋仁宗的武功--

    不同于他父亲宋真宗的重文轻武,

    细细研究赵祯的执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自景佑二年起,赵祯便开始有意提高武将的地位,一改之前大宋朝堂上重文轻武的不良风气。】

    这下换成武官们支棱了起来,一双双虎目饱含激情地盯着坐在上首的赵祯,那目光说是在看此生挚爱也有人相信。

    在这样火热的视线下,赵祯没来由打了个寒颤。

    【还记得我们之前点评晚唐时说过的黄巢起义吗?】

    【当时除了唐朝的军队外,还有一个叫党项的少数民族也帮着唐朝军队反击过黄巢起义军。】

    嗯?

    党项吗?

    已经有脑子转得快的人联想到了西夏。

    莫非西夏在未来又做了什么?

    【这个叫党项的少数民族因为帮助了唐朝军队镇压黄巢起义,因此被称为定难军,并获得了西北的一块地盘,叫夏州。

    而在唐朝覆灭之后,夏州又变成了大宋的藩镇。】

    自古只要涉及藩镇,基本上接下来都不会是什么好事儿。

    果然--

    【这个夏州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称的西夏。

    唐朝时给大唐当小弟,等到大唐覆灭,又成了宋、辽的小弟,然而这万年小弟终有当烦的一天。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又或是暴雨倾盆的日子里,当时的西夏之主李元昊宣布:老子要脱离宋朝,单飞辽!】

    【当时的大宋朝廷虽然在面对辽国时显得过于疲软,却不代表他们也能容忍西夏这么一个小小藩镇打脸,打自然是要打回去的。

    然而,或许是仓促应战的缘故,起初大宋边军在与有备而来的西夏军的碰撞之下并没有得到正向的战果。】

    【结果你猜怎么着?】

    【意外又不那么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

    第504章

    番外9

    还能怎么着?

    打不过当然是议和啦!

    升平楼中,这么想的人不在少数。

    其中一部分是出于自身的政治主张,而另一部分则是出于对同僚的了解。

    【没错,正当此时,投降......啊不是,主和派,他又一次站了起来,提出了与西夏议和的提议,其代表人物就是当时的宰相张士逊。】

    【他们当时给出的理由很简单,西夏哪怕独立了也不过蕞尔小国,癣疥之疾,大宋的大敌是辽国,其余的没必要节外生枝。

    再者打仗劳民伤财,不如就随他去了。大不了参照与辽国的关系,每年也赐西夏一大笔钱,以保两国和平,反正咱们大宋有的是银子。】

    彼时经过先前的视频科普,汴京城的老百姓们已经知道了朝廷这些年每年都要给辽国大量岁币的事情。

    当时只觉得气愤心疼不已,毕竟这些银子可都是从他们缴的税赋里挤出来的。

    然而尽管不甘心,但他们也知道,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谁让朝廷当年打了败仗呢?

    况且,作为升斗小民,比起和凶残的辽人打仗,他们还是更想过好眼下的太平日子。

    这么一想,朝廷花钱买平安好像也就没那么难以接受了。

    可现在他们又听到了什么?

    敢情朝廷送了一个辽国不够,就连小小的西夏都有份?

    那接下来是不是只要周边的国家一有动静,朝廷就得巴巴的赶着送钱?

    别以为用个“赐”字他们就听不懂了,这不就是瘌痢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吗?

    还有,这些银子从哪来?

    到时候不会要加税吧?!

    还让不让他们小老百姓活了!

    哔哔--哔哔--

    一时间,天幕之下,但凡想到这点的百姓都破防了。

    虽然碍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嘴上不敢说,但心里骂的别提多脏了。

    狗官!

    在老百姓们为自己今后的生活担忧时,作为得到了提前剧透的未来宰相,张士逊这会儿的心情却一点也不美妙。

    尤其是感受到从四面八方投来的或真或假的异样目光时。

    虽然事情还没发生未知详情,但他想说他会在未来提出议和必然是有着全盘的考量,其中缘由定是为了大局着想,绝非是因为胆小怯战。

    然而现实是,官家最终非但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并且大宋还打赢了西夏,不然这一节也不会成为官家的武功被天幕着重讲解。

    如此,他纵使有再多的理由,说出来也不过是徒增笑话。

    在场与他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一时间大家都缄口不言。

    果然,天幕接下来的讲述印证了他们的猜测。

    【宋仁宗在当时主和派占据大半朝堂的情况下,一力压下了所有反对出兵的声音,任用狄青为主帅,决意出兵。

    并在此后的对夏战争中,给予了前线军队最大物资支持与作战权限,甚至没有派遣任何一个文官去担任监军。

    可以说是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有言道:君以国事待我,我必以国事报之。

    前线的将士们没有辜负宋仁宗的一片厚望,他们不仅打赢了这场针对西夏的平叛之战,最终更是将这场平叛之战打成了灭国之战,打出了仁宗朝的第一场大胜。】

    一众武将听到这里已是热血沸腾到不行。

    【而这场自大宋建国以来少有的赫赫武功也成为后来宋仁宗能坚持改革,推行新政的底气所在。】

    这点很好理解,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放在古今都是一样的。

    作为即将推行新政或即将被新政改革的对象,一干士大夫们听到这里是有喜有忧。

    而武将们的想法则要单纯许多。

    只要今后官家能重用他们,给他们和文官平起平坐的地位,不用再受这帮子酸儒的鸟气,就是以后要因为新政损失些许利益,他们也是可以接受的。

    甚至不少人已经暗暗下定决心,等以后到了官家要推行新政的时候,他们定要第一个站出来支持。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金求子后,我靠崽上位了》,方便以后阅读重金求子后,我靠崽上位了第217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金求子后,我靠崽上位了第217章并对重金求子后,我靠崽上位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