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刚刚只是动作快了点被抻到了,受伤不重,再加上太医手段高超,吕夷简很快就缓了过来。
他哼哼着扭了扭老腰,面色缓和不少,也没打算去计较这点小事。
但该有的提点还是少不了的,“到底发生了何事,也值得你这么一惊一乍的?”
“你身为朝廷命官,当知自已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朝廷的颜面,更该时刻保持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气度才是。
你却如此毛手毛脚的,以后还如何让老夫放心将更多的担子交给你?”
吕夷简苦口婆心。
时下科举十分重视考官和中榜考生之间的关系,甚至比授业的老师更加重要。
因为考官不仅有学问根底,其中不乏硕儒,还有权力和人脉背景,对于提携中榜的考生至关重要。
彼此往往就结下荣辱与共的裙带关系,在仕途上共度风雨。
而由于考官身份不同,主考官通常被高中的考生称为座师,而同考官则被称为房师,考生也就成为考官的门生弟子,敬考官如父母。
鉴于此,眼前的红袍官员说来还得称吕夷简一声座师,有着这层关系在,两人关系自是不必多说。
若是往常,面对吕夷简如此训则,红袍官员早就羞愧难当,乖乖立正挨批了。
然而此时,在短短一瞬的羞愧慌张过后,他满脑子都是刚刚看到的内容。
“吕相,下官、不......是学生,学生看到,殿下、殿下他们......”
意识到自已三言两语是说不清了,红袍官员干脆放弃解释,上前一步将掉落在地上的劄子捡起,直接摊开摆到吕夷简面前。
“吕相请看!”
吕夷简目光下垂,朝劄子上看去。
起先还不以为意,然而随着不断往下,双眼越睁越大,看到后面更是直接将劄子凑到了眼前。
“怎么了,又发生了何事?”
范仲淹注意到这边的异常,好奇地问道。
此时已看完了整篇内容,吕夷简神情恍惚,愣愣地将手中的劄子递了过去。
范仲淹接过来一看,双眼越睁越大。
晏殊几人对视一眼,也纷纷凑了过来。
不到一盏茶的时间,整个政事堂都陷入了一片诡异的沉默中。9602
“这么说,当日朝堂上那个菊下小犬所说,或许、有可能、也许是真的?”
一句话让人不由回想起了当日朝堂上的情形。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怀疑人生。
感情那日人家口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欺男霸女......(此处省略若干形容词)
总之无论再加上多少贬义词来形容都不为过的的恶霸,说的就是他们光风霁月、颇有人主之相的太子殿下,或许还得再加个大公主?
而他们当初是怎么打发人家来着?
众人努力回想--
“作为友好领邦,大宋对贵国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和诚挚的慰问,然而......”
啊这......
回忆到这里戛然而止,众人及时住脑。
而范仲淹则要想的更多些,他忍不住猜测,在这场“拯救”倭王的行动中,自家儿子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还有狄家次子、楚王世子、陇西郡公家的孙子......
宗室、勋贵、文臣、武将,好家伙,可真够齐全的。
感情这就是你们的游历是吧?
就一点都不怕玩崩了?!
越想越觉得糟心,范仲淹痛苦地捂了捂胸口,他现在只想静静。
好半晌后,还是吕夷简第一个表态。
老吕满脸激动,神情亢奋,
“太子殿下和大公主临危不惧,哪怕身处逆境依旧不忘帮助友好领邦,匡扶正统,扬我大宋国威。
此乃大仁、大义、大勇之举。我大宋有此储君,国朝有望啊!”
说到最后,已是煽然泪下。
一句话就给两人的行为定了性,全场没有一人提出反对,其他人即便有不同的想法也不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拆台。
于是乎,几位顶尖大佬很快达成了一致。
在交代了政事堂中办公的其他署官谨守口风后,范仲淹一行人紧攥着手中的劄子,气势汹汹直奔福宁宫而去。
“今日是什么风把众位爱卿都给刮来了?”看着联袂而来的几人,赵祯好奇地问道。
因为无意隐瞒,兄妹俩这次呈上来的劄子走的是常规的官面渠道。
劄子会先经过政事堂的筛选,最后再送呈到天子面前,因此赵祯这会儿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太子殿下所为,可是官家授意?”
欧阳修一上来就是开门见山,其他人也都神情凝重,目光炯炯地等待着天子的回答。
无论起因是什么,这等征伐一国的大事,若真是官家授意,而他却事先瞒过了所有的朝臣,绕过朝堂另行谋划,这件事背后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他们的态度倒把赵祯搞得一愣。
“政儿他们不是出去游历了么,想必最近也该回来了。此事朕早已告知,诸位今日又何来此问?”
“官家当真不知?”欧阳修再次确认。
赵祯被他问得更迷糊了,“朕应该知道什么?”
第440章
归来
看得出来,官家是真的不知道。
这一认知让众人在松了口气的同时,心情却是更加的复杂了。
如果连官家事先都不知道,那说明什么?
说明这一切都是那群小的自作主张!
他们怎么敢的?
这可是直接对一个国家动武啊!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事儿最后还真被他们给搞成了,还是在没基本借助朝廷和官家助力的情况下。
如此成绩,说句拓土之功也不为过了吧!
大宋开国至今有过这样的辉煌吗?
好吧,还真没有!
这就是大宋的新一代吗?
还真是敢想敢干,果然够勇!却也够虎的!
怀着“雏凤清于老凤声、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复杂心情,范仲淹直接递上了手中的劄子。
赵祯接过来一看,看着看着也傻眼了,复盘之前吕夷简的反应,将劄子凑到了眼前。
一直到将整篇“大宋二代历险记”看了足足三遍,天子才将视线从文字中拔出。
“如果朕说,朕在此之前什么都不知道,诸位爱卿可信?”
一阵沉默。
半晌后,几人先后点了点头,“臣信!”
倒不是说他们阿谀,实在是以他们对官家的了解,这件事若真是有他插手,官家没有不承认的必要。
君臣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被这个突然劈下来的雷炸得有些不知所措。
因为不可能将所有事情都事无巨细地写在一本小小的劄子里,因此这会儿在座的君臣也只知道太子兄妹二人在游历途中拿下了倭国,该国有着丰富的银矿。
至于其余的,他们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众所周知,得到一块土地只是开始,后续的安排才是重中之重。
只是他们如今所知消息实在是太少。
两位殿下在倭国到底做到了哪一步?
倭国国内如今又是个什么状况,是否还存在反抗势力?
倭国国内人口几何,田亩几何,是否适宜耕种?
接下来大宋应该如何处置这块突如其来的飞地,是如同前唐一般设置都护府,还是直接派官员前去管理?
还有,两位殿下此举可有留下什么祸患,是否需要他们去善后?
......
桩桩件件,哪哪都是问题。
此外,这件事事关重大,他们也不能光听太子他们的一面之言就轻易下决定。
范仲淹沉思片刻,提议道:
“官家,根据劄子上所言,两位殿下不日即将回朝。咱们不妨先将此事压下,等两位殿下回朝后,问明缘由再做定夺如何?”
不是说这次还有个“小倭王”也要跟着一起回来觐见官家,感谢大宋的“救命之恩”的吗?那就到时候看看情况再说。
如今也只能这么办了。
赵祯颔首,努力压下即将飞起的嘴角。
.
.
.
.
.
.
.
.
.
.
都说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这句话放在赵政一行人身上,虽说不那么贴切,但也勉强适用了。
一行人离开的时候静悄悄,时隔几个月,等再次踏上大宋的土地时,却着实是声势浩大。
原本应该拥挤异常,堵满了往来商船的港口上,已经被提前得到消息的市舶司的官员早一步清出了一片空地。
天刚蒙蒙亮时,有不少人已经守在了港口。
朝阳从海平面一寸寸升起,在众人的焦急等待下,一支庞大的舰队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缓缓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快、快、快,来了!”
随着一声吆喝,所有前来接驾的人都严阵以待。
经过了数日的海上漂泊,再由海运转河运,当再次脚踏实地时,几小这些日子以来一直紧绷着的心弦才终于放松了下来。
赵析在地上使劲蹦了蹦,感受着脚下土地带来的扎实感,激动到差点热泪盈眶。
“可算是回来了,我感觉到现在人还是飘着的。”
其他几人的感受也和他差不多,几小生平都是第一次出海,即便不是所有人都晕船,但此刻也着实疲累得够呛。
交待市舶司官员安置好此次跟着一起回来的兵土,赵政直接拒绝了这些人的接待,拉着赵玟以及一干小伙伴直接就往皇宫赶去。
至于此次带回来的那几十船宝贝,在装船前就已经安排好了。
排除那些古董字画不说,单论白银。
赵政一成、赵玟一成,毕竟他们如今年纪也不小了,想办的事情又多,以后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总不能每次都问宫里或是舒家要吧?
这不合适。
而其余小伙伴加上柳泽共分一成。
可别小看只是区区一城,真算起来恐怕不下百万之数,哪怕按人头平分,每人也能分到二三十万了。
除此之外,此次出力的所有兵土根据立功多寡,不论是死是活也都有份,数额还相当丰厚。
因此这会儿尽管劳累,但所有人的心情都相当美好。
剩下部分除了给舒颜挑出的礼物外,都是天子的。
赵祯和舒颜二人也收到了下面人快马加鞭送来的消息,知道自家崽子但是回来的时间,一大早就在宫里等消息了。
左等右等不来,赵祯这会儿也没心思去看还没出生的老三了。背着手在福宁宫前殿团团转圈,清俊的眉眼染上了焦虑。
“张茂则,再派人去看看,两位殿下这会儿到哪了?”
这已经是今早的第三次了吧?
张茂则无奈地在心底叹了口气,却也只能照做。
舒颜被他绕得眼晕,上前一把将人拉住,
“官家你还是先歇歇吧,再绕下去地板都要开始打滑了。”
“政儿他们既然提前传了消息说是今日回来,那一就一定是今天,咱们只需耐心等待便是。”
“还有,无论官家有什么想问的也都晚点再说,不急于一时。
这一路奔波的,舟船劳顿,想必几个孩子都累惨了。”
“等接到人后先让太医给他们好好把把脉,再让他们好好歇息一顿,在此期间,也不用让其他人来叨扰了。”
“对、对、对,阿颜说得很对。”赵祯一个劲地点头。
与此同时,殿外传来张茂则惊喜的声音,“官家大喜,殿下他们已经到皇宫外了!”
第441章
薄惩
时隔几个月,老父亲终于见到了自已离家日久的崽,赵祯原先积攒了一肚子的牢骚责备在看到神情萎靡、肤色明显黑了几个度的几小后全都化作了心疼和不舍。
“孩子们的身体情况如何?”
等太医给几人都把完脉,赵祯迫不及待地问道。
“回官家的话,两位殿下和几位小公子、小娘子的身子都无大碍,只是旅途劳顿,有些累狠了。
只需好好睡上几觉,再吃些好的找补找补就行了,臣稍后会将食补方子交给膳房。”
“如此就有劳太医了。”舒颜笑着和老熟人宣太医道谢。